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封丘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河南封丘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位於黃淮海平原腹地的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潘店鎮,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其前身為南京土壤研究所於1963年建立的土壤改良試驗點,正式建站於1983年,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重點站,科技部首批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農業部國家農業環境觀測實驗站。

機構簡介

主要針對黃淮海平原特別是黃淮地區一年兩熟高集約化種植農田生態系統,實地觀測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的演化趨勢;研究不同農業生態系統結構[1]、功能與生產力,物質與能量循環規律、生物服務功能及其與環境條件之間的關係;構建區域現代農業優化模式。

包括(1)土壤地力提升與保育(2)土壤物質循環及其生態環境效應,(3)農田養分水分高效利用等主要研究領域。2001年以來,連續三次獲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五年綜合評估優秀生態站,2019年被評為優秀國家野外站。是國家、中國科學院部署在黃淮海平原重要的野外觀測研究平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資源生態環境相關要素(包括水、土、氣、生)的長期定位監測、基礎數據的積累與區域資源生態環境演化趨勢分析和預測;2、不同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產率以及各種亞系統(水、土、氣、生)中及之間的物質循環過程與能量轉換規律的系統研究與相關調控理論的發展;3、節水、節肥、節地新技術體系的開發以及人工生態系統優化模式的構建與試驗示範。為黃淮海平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資源持續利用、農業結構和布局優化提供理論依據。

近期的研究重點:

1、沿黃地區資源生態環境要素的定位監測和共享數據庫的建立;

2、人為活動對區域氣候和水環境變遷的影響分析;

3、潮土(肥力、環境、健康)質量的演變趨勢與定向培育的原理和途徑;

4、土壤鹽分動態監控、預測與土壤次生鹽漬化防治綜合技術的發展;

5、農田碳氮循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6、集約化農業(含水體)生態系統中的水分、養分、鹽分循環與能量轉換規律及調節機理的系統研究;

7、新的農業[2](種植、養殖)生態優化模式的構建與示範及其結構、功能、效益(生態、環境、經濟)和穩定

性、可持續性的評價;

8、新技術(節水、節肥、節地、廢棄物資源化、秸稈綜合利用、病蟲草害防治)的開發與示範;

9、高產優質新品種的試驗與推廣;

10、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與開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