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頭角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頭角邨

圖片來自greenbuilding

沙頭角邨(Sha Tau Kok Chuen)是香港房屋協會郊區公共房屋計劃」第二個興建的公共屋邨,也是香港唯一一個位於邊境禁區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北區沙頭角墟內,是香港最北面的公共屋邨,第1至4期由森蘭郭斯亞洲有限公司、Mott, Hay and Anderson Hong Kong Ltd 及 H.A.Brechin & Company 聯手設計,大廈以T字型及L字型(轉角位)作平面規劃,其中大部份的T字型樓宇更是錯層式設計,而外貌以法國鄉村式房屋風格設計,窗戶比例則按香港鄉村房屋窗戶比例去設計,立面採用了橙色斜面瓦頂,素色灰泥修飾牆身,並裝上了鐵窗。第5期迎海樓則由利安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建築設計。

歷史

由於1988年沙頭角管制站擴建,香港房屋協會建設沙頭角邨,來安置「鹽寮下棚屋區」受清拆影響的居民。

住宅單位內的設計也同時考慮到通風採光景觀的因素,單位除露台、廚房及浴室(附淋浴間)外,內部是沒有固定間格的,但窗戶位置已按預計的房間位置設定好,住戶可按需要分間成一房至三房單位。第1,2及3期由天順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第4期則由方永勝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第5期由德材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全邨共52座5-6層高住宅大廈,1-4期樓宇不設電梯,對殘疾人士或會構成不便。除16-27座採用特別設計外,其餘共分13款大廈設計及4款單位設計,每層2至4伙,共662個單位,分4期發展第1期(1-19座)共242個單位,於1988年8月入伙,及第2期(20-24座)共56個單位,於1988年12月入伙,第3期(28-41座)共187個單位,於1989年9月入伙及第4期(25-27及42-51座)共177個單位,於1991年4月入伙。

2014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到將沙頭角邨第4期隔壁的土地撥歸香港房屋協會發展140個單位的出租屋邨之用,命名為「迎海樓」,分大小兩種單位,22平方米供1/2人家庭申請;32平方米,共有105伙,供3/4人家庭申請,其中40伙預留給沙頭角邨擠迫戶申請,其餘100伙則公開予持禁區紙及符合房協甲類出租屋邨的申請人申請,迎海樓於2016年9月19日至30日接受申請,於2017年4月落成。[1]

屋邨資料

沙頭角邨是房協第2個「郊區公共房屋」,共有52座,共分五期興建,為現時擁有最多樓宇座數的公共屋邨,及唯一位於禁區內的公共屋邨。沙頭角邨發展計劃內包括了:市鎮廣場、巴士總站、沙頭角公共圖書館、邨內設商店如(惠康百佳屈臣氏中國銀行沙頭角分行、餅店、士多、雜誌社、茶餐廳等)、邨內更設有多個兒童遊樂場、民政事務總署沙頭角社區會堂迦南中英文幼稚園(沙頭角)沙頭角中心小學[2]。附近設施包括沙頭角警崗和沙頭角消防局。

學校

幼稚園

小學

補習社

參考文獻

  1. 房協明年沙頭角推140單位. 明報. 2016年9月16日 [2016年9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0月2日). ()
  2. 沙頭角中心小學.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