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漢堡見聞(許衛國)

漢堡見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漢堡見聞》中國當代作家許衛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漢堡見聞

也許是我們的風氣不佳,才顯得雷鋒的高尚和偉大。每年三月還要來一次活動,大張旗鼓地促進。我覺得在德國處處可見雷鋒。早上起來,一個陌生人見到我這個外國人,就友好地打招呼,第一句用德語我聽不懂,便改英語,我英語也不懂。我只是點頭,他還很抱歉的樣子。一次我在路邊觀望草地的牛羊。德國總有一片一片綠草地。大雨剛過,路上有點積水,川流不息的車子到我面前都一致減速,很奇怪,開始以為他們認識我,過了一會我才明白他們是怕水濺到我身上,實際上不會。有時狹路相逢,他們總是主動讓路,不會和你搶道。有一次,我腳有點不舒服,走起路來有點地不平似的,一個開車的人到我面前停下來,意思要帶我,我擺手,他就走了。

偌大的超市沒一個看守人員,只有門前的幾個收錢的人,哪兒是進口,哪兒是出口,不會有人走錯。有人說,在德國生活幾年都會變傻。這個傻是誠實守法,按規矩辦事,有話就說,說完了事,心用在做事上,不去投機取巧,不去費心算計。我們買了幾大包東西放在河邊,就到那邊小島上放心地去玩,回來那些東西還在那裡。主任說,你就是明天來,也沒人拿呢。

一次我到米歇爾教堂去,剛進地鐵車廂,就過來一個青年人用德語大叫,我茫然,他就指着貼在車廂地圖給我看,我依然茫然,他急了,我感覺他好象是不停地叫一個地名。我沒動,車子開走了,輪到他在那裡茫然望着我。我以為這個人有毛病,下了車,才知道今天車子方向調整了,我只好再坐回去,是我不懂語言,誤會了那個熱心的青年人了。

這裡人買東西有三個人也要排隊,不會一擁而上,婦女老人受到高度尊重。男人若在前面,見到婦女來,馬上讓路。在一個別墅邊上,我身後停的一輛車已經發動,我開始是好奇的望那牽狗的婦人,沒注意車,不用說,那人肯定是在車裡一直耐心等待我覺察他的存在,他不會按喇叭,也不會大聲喊叫,等我看到他時,我讓開,他還優雅地打個手勢,還微笑着說,當克迅!若在我們老家,那喇叭早已炸了。有位先生你問他路,語言聽不明白,他乾脆就帶你去,如果你行走艱難的樣子,會有人叫你上他們的車子。我覺得這裡好人好事太多。也就貶值了。

四、在基爾海港看博物館

這是一個海港城市,出了基爾運河就是波羅的海,這裡有世界聞名的造船廠,生產軍艦,潛水艇。這裡一種食物,是當地人引以為寶的綠葉菜,付10歐圓,綠葉菜和肉,火腿隨你吃多少。當然值得一說的還很多,你比方說金黃海灘上那些赤裸身體的女人,銀髮碧眼,豐乳肥臀,長腿細腰,與太陽爭艷,讓我們這土鱉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天旋地轉,難以言表。

但我認為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博物館。這裡有一個占地很大的農村博物館,它把幾百年的農村風土人情原汁原味地濃縮在這裡,一百年一個分部,從頭到尾,你就感受了德國的幾百年的農村發展歷史進程,一件件實物,圖畫,告訴你時代的變遷,人世的滄桑,錯落分散的不同世紀的房子,一個房子裡就是一個世紀的縮影。割麥的大砍刀和中國的相似,風車磨麵,水車碾米,牛欄馬廄,鍋灶臥室,衣服家當,各種家庭的擺設…… 修舊如舊,仿古像古,尊重歷史,這就是文化!為什麼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就好像我們現在也在「鄉愁」了。

我們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去逛超市,去肯德基,麥當勞。這裡家長們喜歡開車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向孩子介紹歷史,讓他們了解歷史。德國人不會陷入歷史的榮耀和陰影中,而更注重自然和未來。正是他們對歷史的正視和哲人的思考,才得到國際的諒解和同情,不像小日本那種無賴。

我們那裡也有博物館,實際是不務館。長期關門,也沒什麼看的,實際上就是文物倉庫。後來,我受基爾這裡啟發,在家鄉策劃創建了幾十個大大小小博物館,使我們縣獲得全省「百館縣」美譽。看來處處留心皆文章啊。文化,文化,什麼叫文化,我們那裡的跟風瞎起鬨是一個大文化。我們小縣拆了一大片明清建築,搞了一個隨處可見而毫無個性的公園,起了一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世紀公園。世界最早的人工河------古汴河就在身邊卻把它無知的分割了。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是不能集聚到優質資源和優質人才的。窮的活該啊。只是窮到了老百姓。

歐洲的文明,處處有博物館是一大亮點。你就是摩天大樓,對於文化人,對於旅遊者,對於有品位的企業家,你不如被秋風吹破的杜甫草堂,不如魯迅陳舊的三味書屋,甚至不如長城上一塊磚。傳統文化,經過多年風雨依然繼續,就憑這點生命力,不就是長生不老嗎?長生不老是什麼,是神仙哪!

[1]

作者簡介

許衛國,江蘇泗洪人,編輯記者 文藝編導、文旅策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