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壁泥炭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壁泥炭蘚

中文名:毛壁泥炭蘚

學 名:Sphagnum imbricatum

Hornsch. ex Russ.

界:植物界

綱:蘚綱

目:泥炭蘚目

科:泥炭蘚科

屬:泥炭蘚屬

種:毛壁泥炭蘚

毛壁泥炭蘚(máo bì ní tàn xiǎn),學名:Sphagnum imbricatum Hornsch. ex Russ.,異名:Sphagnum austinii ,是泥炭蘚科泥炭蘚屬植物。植物體往往呈小片狀疏叢生,莖鬆軟,莖葉呈短闊舌形,基部稍狹,輪生枝叢具枝,枝葉呈覆瓦狀密生,闊卵形或圓卵形,雌雄異株;雄枝紅褐色,孢子黃褐色,平滑。多生於塔頭沼澤或針葉林下潮濕的腐殖質土上。 [1]

毛壁泥炭蘚形態特徵

植物體往往呈小片狀疏叢生,高7-15厘米,呈深綠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莖鬆軟,皮部3-5層大形無色細胞,具螺紋及水孔;

中軸黃褐色。莖葉呈短闊舌形,基部稍狹,長1-1.8毫米,寬0.8-1毫米,先端平展,頂部邊緣細胞消蝕裂成不整齊的毛狀;

大形無色細胞無螺紋或疏具不明顯螺紋。輪生枝叢具4枝,2強枝;枝葉呈覆瓦狀密生,闊卵形或圓卵形,大於莖葉,長1.5-2.5毫米,內凹成瓢形,先端內捲成兜狀,尖部葉緣無色,具細齒,但不形成分化邊緣。

無色細胞密被螺紋,背面中上部具多數角隅對孔,腹面僅具單一上角孔,中下部腹面水孔大而少,細胞間內壁具密生的毛狀纖維突起。

枝葉綠色細胞在橫切面觀呈闊等腰三角形,偏於腹面,背腹面均裸露。雌雄異株;雄枝紅褐色,雄苞葉長大,卵圓形。雌苞生於頭狀枝基部。孢子黃褐色,平滑。 [2]

毛壁泥炭蘚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多生於塔頭沼澤或針葉林下潮濕的腐殖質土上。[3]

朝鮮日本印度北部、烏克蘭俄羅斯高加索西伯利亞)、歐洲北美及中南美洲有分布。 [4]

哈泥貧營養泥炭沼澤毛壁泥炭蘚種群密度制約初探

來自 維普

摘要:在哈泥貧營養沼澤,研究了毛壁泥炭蘚(Sphagnum imbricatum)種群的密度制約規律,結果表明,種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表現為負密度制約;隨初始密度的增加,種群出生率和增長率下降,死亡 率增加;分株高度和生物量及其分配無嚴格的密度制約規律.毛壁泥炭蘚種群密度制約規律的特殊性與複雜性與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有關.保水合作與光資源競爭的 權衡是決定種群數量特徵對密度變化響應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毛壁泥炭蘚;密度制約;光競爭;貧營養泥炭沼澤

DOI:10.3969/j.issn.1672-5948.2005.02.006 被引量:14 年份:2005

參考來源

  1. 毛壁泥炭蘚, 植物智, 2020-01-18
  2. 毛壁泥炭蘚 Sphagnum imbricat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 KUN 0850220 Sphagnum imbricatum 毛壁泥炭蘚 張玉良/654 1950 吉林省 詳細 KUN 0850219 Sphagnum imbricatum 毛壁泥炭蘚 劉慎諤/1772 1950 吉林省 詳細 KUN 085...
  3. 哈泥貧營養泥炭沼澤毛壁泥炭蘚種群密度制約初探 - 百度學術 《濕地科學》 - 2005 - 被引量:14 在哈泥貧營養沼澤,研究了毛壁泥炭蘚(Sphagnum imbricatum)種群的密度制約規律,結果表明,種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表現為負密度制約;隨初始密度的增加,種群出生率和...
  4. 泥炭蘚屬 - 多識植物百科 2020年4月10日 01. 擬尖葉泥炭蘚 Sphagnum acutifolioides Warnst. 02. 截葉泥炭蘚 Sphagnum angstroemii C. Hartm. 03. 小葉泥炭蘚 Sphagnum angustifolium C. E.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