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夷肉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夷肉桂烏龍茶類。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以肉桂樹品種的茶樹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緊結呈青褐色,湯氣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質優異,性狀穩定。是武夷岩茶的當家品種,且被外地廣為引種。

在多次國家級名優茶評比中,作為岩茶典型代表參評,均獲金獎。九十年代後武夷岩茶躋身於中國十大名茶之列,主要也就是依靠它的奇香異質。出口港澳、東南亞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 中文名;武夷肉桂
  • 級   別:中國名茶之列
  • 文   獻:《崇安縣新志
  • 功   效:防癌、防輻射、抗衰老
  • 所屬類別:烏龍茶

歷史發展

乾隆十六年(1751年)《武夷山志》載:「茶產不一,唯武夷為最,他產性寒,此獨溫也。其品分岩茶、洲茶。附山為岩,沿溪為洲,岩為上品,洲為次之」。武夷肉桂茶是產于山岩的岩茶,為烏龍茶的上品,品質特點為:味甘澤而香馥郁,沒綠茶之苦,無紅茶之澀,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清代蔣衡的《茶歌》中,對肉桂茶的獨特品質特徵有很高的評價,指出其香極辛銳,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奇種天然真味好,木瓜徽釅桂徽辛,何當更續歌新譜,雨甲冰芽次第論」。武夷肉桂茶,又稱玉桂茶。[1]

據《崇安縣新志》載,在清代就有其名。該茶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用武夷岩茶的製作方法而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種。肉桂茶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區,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個名樅,另一說原產是在馬枕峰。20世紀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園栽種的十個品種之一,到六十年代以來,由於其品質特殊,逐漸為人們認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發展到武夷山的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岩桂林岩天游岩、仙掌岩、響聲岩、百花岩、竹窠、碧石、九龍窠等地,並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已成為武夷岩茶中的主要品種。[2]

品種特徵

武夷肉桂,為無性系品種,茶樹為大灌木型,樹勢半披張,梢直立。樹高與寬幅可達2米以上。自然生長者高、幅達3米以上,分枝尚密,節距尚長(3至6厘米)。葉片水平着生,葉長6.6厘米至12厘米,長者達13.3厘米;葉寬2至4.7厘米,葉幅最寬者6厘米;葉色淡綠,但隨不同土質和施肥量多少而變深或變淺,葉肉厚質尚軟,葉面內折,成瓦筒狀,有大葉烏龍品種特徵,葉緣略具波狀,葉齒細淺,30對左右;葉脈細穩,7至8對左右,葉長橢圓形,葉尖鈍,整株葉片差異大。育芽能力強,持嫩性尚好,抗寒性好。[3]

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氣辛銳持久的高品種香備受人們的喜愛。據行家評定,肉桂的桂皮香明顯,佳者帶乳味,香氣久泡尤存,沖泡四、五次仍有餘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亮,紅點鮮明,呈綠葉紅壤邊狀;條索勻整,緊結捲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部分葉背有青蛙皮狀小白點。

肉桂外形條索勻整捲曲;色澤褐祿,油潤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沖泡後之茶湯,特具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氣;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茶湯橙黃清澈,葉底勻亮,呈淡綠底紅鑲邊,沖泡六七次仍有「岩韻」的肉桂香。

價值功效

武夷肉桂茶有防癌、防輻射、抗衰老、抗變異、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武夷肉桂茶在福建農林大學提交的研究報告中,被譽為「健康之寶」,國際茶界評價武夷肉桂茶是「萬物之甘露,神奇之藥物。」福建中醫學院盛國榮教授說:武夷茶,溫而不寒,久藏不變質,味厚不苦不澀,香勝白蘭、芬芳馥郁,提神消食,下氣解酒,性溫不傷胃。

獲獎榮譽

1982年以來連續五次獲得國家級名茶光榮稱號;

1992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4]

1994年7月,武夷岩茶肉桂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0月,參加在漳浦舉行的由台灣(省)天仁集團主辦的海峽兩岸秋季烏龍茶展示會上,肉桂獲金鑰匙二等獎。

自然地理

產地環境 武夷山茶區,是一片兼有黃山怪石雲海之奇和桂林山水之秀的山水勝境。三十六峰,九曲溪水迂迴、環繞其間。山區平均海拔650米,有紅色砂岩風化的土壤,土質疏鬆,腐殖含量高,酸度適宜,雨量充沛,山間雲霧瀰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岩泉終年滴流不絕。茶樹即生長在山凹岩壑間,由於霧大,日照短,漫射光多,茶樹葉質鮮嫩,含有較多的葉綠素。 [5]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