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麥爾·本·赫塔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麥爾·本·赫塔卜
عمر بن الخطاب‎[[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ar的條目]]

正統哈里發的第二位哈里發
在位 公元634年8月23日至644年11月3日
前任 阿布·伯克爾
繼任 奧斯曼·本·阿凡
出生 584
阿拉伯半島麥加
逝世 644年11月3日(644-11-03)(59–60歲)(伊斯蘭曆23年都爾黑哲月26日)[1]
正統哈里發阿拉伯半島麥地那
安葬 麥地那先知寺
Tribe 古萊什
母親 Hantamah binti Hisham

歐瑪爾·賓·哈塔卜/ˈmɑːr/; Template:Lang-ar ʻUmar ibn al-Khaṭṭāb Template:IPA-ar;591年-644年),又譯歐麥爾奧馬爾,是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第二代哈里發(634年起)。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擁護者和戰友之一,也是歷史上最有權力,也最有影響力的哈里發之一[2]。他在634年8月23日繼阿布·伯克爾(632–634)之後,成為正統哈里發的第二位哈里發。他是傑出的穆斯林法學家,以及無私及公正的天性聞名,因此有Al-Farooq(分辨是非者)的稱號epithet。伊斯蘭歷史家常稱他為歐瑪爾一世,因為後來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歐麥爾二世和他有相同的名字。


在歐麥爾的統治下,哈里發國快速的擴張,統治了薩珊王朝及三分之二的拜占庭帝國[3]。他對薩珊王朝的攻擊即為歷時不到二年結束的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642–644)。依照猶太的傳統,歐麥爾解除了基督教猶太人的禁令,允許他們回到耶路撒冷,也允許他們敬拜[4]。歐麥爾最後是在公元644年被波斯人Piruz NahavandiPiruz Nahavandi所殺。

遜尼派中,將歐麥爾視為是偉大的領導者,是伊斯蘭美德的典範[5],有些聖訓認定他是繼Abu Bakr之後第二偉大的薩哈巴[6][7],不過什葉派對他有負面的評價[8]

生平

早年生活

奧馬爾出生於麥加,早年當過牧羊人和商販,在低微的環境下長大。他的父親哈塔卜·伊本·努法伊Khattab ibn Nufayl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多神論家庭。在那個尚未開化的時代,他受過良好教育、尚武,並且體格強壯。儘管奧馬爾廣受尊重且來自一個具有貴族血統的家庭,但他與其餘的古萊什族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在伊斯蘭創教前奧馬爾只是古萊什部落的普通一分子。

穆罕默德開始宣講伊斯蘭道義時,奧馬爾致力於保護阿拉伯傳統的多神教信仰。他堅決反對穆罕默德,並積極迫害穆斯林。在早期傳說中,奧馬爾甚至斷然行刺穆罕默德。一個過路的穆斯林告訴他最好先處理好自己的家務,因為當時奧馬爾的妹妹和妹夫都已皈依伊斯蘭教。當抵達他妹妹的住所時,他發現她和她丈夫正在誦讀《古蘭經》上的詩篇。這激怒了他,使他與妹夫發生鬥毆。他妹妹為了保護丈夫而被奧馬爾誤傷,當看見她流血時,奧馬爾深感悔悟。為了表示和解姿態奧馬爾也讀了一段他妹妹剛剛念誦的經文。據說因為被經文感染,奧馬爾當天就皈依了伊斯蘭教。當奧馬爾向古萊什族酋長Abu Jahl報告他改變信仰後,據傳酋長怒斥他:「神詛咒你!」奧馬爾從此公開在克爾白為伊斯蘭教禱告,部落酋長Abu SufyanAbu Jahl對此大為憤怒然而只能坐視。這一行徑進一步使得穆斯林對公開傳播伊斯蘭教信心大增,因為沒有人敢於阻撓奧馬爾的禱告。

遷居麥地那

奧馬爾於622年遷居麥地那,他是最早遷居麥地那的移民者之一。在那兒他成為穆罕默德的兩大主要顧問之一(另一位是艾卜·伯克爾)。他參與了Badr、Uhud、Khaybar的戰鬥和奇襲敘利亞,及許多其他的戰役,成為穆罕默德的親密戰友。625年,奧馬爾的女兒Hafsah嫁給了先知穆罕默德。

艾卜·伯克爾任哈里發時期

艾卜·伯克爾被推舉為新一任領導人,即哈里發。麥地那本土的穆斯林準備推舉他們自己的領導人。這粉碎了麥地那本土居民與麥加移民所達成的一致。艾卜·伯克爾與奧馬爾兩人雙雙參加了會議,經過一天的商討後,奧馬爾主動宣誓效忠於伯克爾。伊斯蘭選民跟着也向伯克爾效忠,服從穆罕默德給出的種種暗示:艾卜·伯克爾將成為他的繼承人[來源請求]

艾卜·伯克爾在位時間很短,他行使職權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叛教戰爭所占用,在這次戰爭中一些部落企圖脫離穆斯林聯盟。奧馬爾當時是伯克爾的主要顧問。在艾卜·伯克爾於634年去世後,奧馬爾被指定為繼承人。

奧馬爾的統治

在奧馬爾任哈里發時期,伊斯蘭帝國以空前的速度進行擴張,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波斯的部分領土並最終滅亡當時統治波斯的薩珊王朝,並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了埃及巴勒斯坦北非亞美尼亞。636年在大馬士革附近進行的耶爾穆克之戰中,奧馬爾以少勝多,結束了拜占庭帝國敘利亞的統治。雖然伊斯蘭帝國一開始就向外擴張,那些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尤其是波斯人)在發展伊斯蘭文化方面做了重大貢獻。

在636年的幼發拉底河畔的阿爾-卡迪西亞會戰中,阿拉伯人以少勝多大敗波斯人。會戰過程中阿拉伯將領Sa`d ibn Abi Waqqas包抄了薩珊大軍並擊殺波斯將領Rostam Farrokhzād。

條約與曆法

637年,在漫長的耶路撒冷圍城之後,阿拉伯軍隊得以和平進城並簽定條約。幾年前當地長老曾宣布他不會與除哈里發本人之外的任何人簽訂條約。基於這個原因,奧馬爾在穆斯林軍隊完全控制周邊領土之後,親自來到耶路撒冷。為了穆斯林與基督徒雙方利益,奧馬爾謙恭地與他身旁騎驢的侍從一起入城。據說他已經把門戶交還給該城居民經由正統基督徒長老索福容尼斯,在簽訂和平協定之後奧馬爾讓長老帶領他去古老的猶太神廟遺址。當奧馬爾發現遺址覆蓋於污漬之中後十分震驚,奧馬爾當場跪下用手去清理。其他穆斯林看到他的行動後也紛紛跟隨他,馬上阿克薩周邊約25英畝被清理乾淨。其後一個木質的清真寺在遺址南部被建立,這就是今天的阿克薩清真寺。奧馬爾被一個已皈依伊斯蘭教的拉比Ka'ab al-Ahbar帶領參觀了遺址的奠基石。這塊石頭被柵欄包圍,多年以後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在遺址之上修建了圓頂清真寺。

占領耶路撒冷之後,奧馬爾受到市內居民的尊敬。猶太人被允許保留他們的信仰並居住在耶路撒冷附近,這是500年前他們從聖地被逐出後第一次獲得這種自由。根據猶太百科全書,70個家庭在城中定居下來。奧馬爾還許可了一些協定(被稱為奧馬爾盟約),與基督教信徒一起,確立了他們在穆斯林統治之下的權利與義務。

作為一個征服者,奧馬爾主導了多項改革並全面檢視了國家政策。他在新征服的土地上確立並發展了行政部門,包括一些新的政府部門和官僚機構,並主持了穆斯林統治區域的人口普查。在他的統治下,駐軍的城市如巴士拉、庫法被建立及擴展。638年,他主持擴建和修復了麥加大清真寺和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他開始組織編撰伊斯蘭法典。與此同時,他下令驅逐奈季蘭和海白爾的基督教及猶太教團體,並禁止非穆斯林在漢志居住三天以上。可見在寬容的表面下隱藏着大量宗教迫害。[9]

作為一名領導者,奧馬爾因他簡單嚴厲的生活方式而聞名。與在紙醉金迷的環境中趨向腐化的多數統治者不同,他的生活態度相比穆斯林聲勢弱小且被迫害時並沒有什麼改變。639年,他繼位為哈里發4年後、希吉來(指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徙麥地那的歷史事件)17年後,制定了伊斯蘭曆法(回曆),以希吉來為紀元。

644年,奧馬爾一世被一名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隸刺殺,實際可能是受他人指使的政治暗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Ibn Hajar al-Asqalani, Ahmad ibn Ali. Lisan Ul-Mizan: *Umar bin al-Khattab al-Adiyy.
  2. Ahmed, Nazeer, Islam in Global History: From the Death of Prophet Muhammad to the First World War, American Institute of Islamic History and Cul, 2001, p. 34. ISBN 0-7388-5963-X.
  3. Hourani, p. 23.
  4. Dubnow, Simon. History of the Jews: From the Roman Empire to the Early Medieval Period 2. Cornwall Books. 1968: 326. ISBN 978-0-8453-6659-2. 
  5. Bonner, M.; Levi Della Vida, G. Umar (I) b. al-K̲h̲aṭṭāb. (編) P. Bearman, Th. Bianquis, C.E. Bosworth, E. van Donzel, W.P. Heinrichs.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0 Second. Brill: 820. 
  6. Hadith - Book of Companions of the Prophet - Sahih al-Bukhari - Sunnah.com - Sayings and Teachings of Prophet Muhammad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 سلم). sunnah.com. 
  7. Hadith - Book of Companions of the Prophet - Sahih al-Bukhari - Sunnah.com - Sayings and Teachings of Prophet Muhammad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 سلم). sunnah.com. 
  8. Bonner, M.; Levi Della Vida, G. Umar (I) b. al-K̲h̲aṭṭāb. (編) P. Bearman, Th. Bianquis, C.E. Bosworth, E. van Donzel, W.P. Heinrichs.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0 Second. Brill: 820. Shi'i tradition has never concealed its antipathy to Umar for having thwarted the claims of Ali and the House of the Prophet. 
  9. G. Levi DellaVida and M. Bonner, Encyclopedia of Islam, and Madelung, The Succession to Prophet Muhammad (Peace Be Upon Him), p.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