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維聰 | ||
---|---|---|
大明大中大夫太僕寺卿
| ||
籍貫 | 直隸順天府固安縣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字達甫,號方城 | |
出生 | 弘治十三年(1500年) 順天府固安縣城內 | |
逝世 | 約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順天府固安縣城內 | |
親屬 | (父)楊和 (兄)楊維傑 | |
出身 | ||
| ||
著作 | ||
|
楊維聰(1500年-1560年?[1]),字達甫,號方城,明朝狀元、政治人物、學者。北直隸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城內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順天鄉試解元,次年會試聯捷,正德十六年(1520年)殿試登第一甲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初年「大禮議」期間,楊維聰等隨楊慎力爭大禮,反對世宗,遭到廷杖。此後被外放為官,在山西、山東任職多年,累官山東布政使。嘉靖十七年(1538年)調南京光祿寺卿,翌年調太僕寺卿,兩年後致仕。身後入祀固安鄉賢祠。
楊維聰是固安縣歷史上唯一的狀元,固安城內曾建有「狀元及第」等牌坊。其著作有詩文數篇傳世,並輯《性理諸家解》三十四卷。家族文風鼎盛,父楊和中舉人,兄楊維傑為榜眼,子孫亦多有科名。
生平
高中狀元
楊維聰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楊和是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舉人,官至國子監學正,平生不務積蓄,唯嚴於教子。楊維聰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二月會試聯捷第十名貢士。禮部按例請殿試,然武宗南巡未歸,閣老楊廷和認為「臨軒策問,必天子親御」,因此殿試未能舉行。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駕崩,無子,憲宗之孫、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統,即皇帝位,是為世宗。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門賜策問貢士。次日放榜,維聰高中一甲第一名(狀元)[2][3],授翰林院修撰[4]。
參考文獻
- ↑ 一說1490年-1550年
- ↑ 《明史·卷七十》:(正德)十五年庚辰,武宗南巡,未及廷試。次年,世宗即位,五月御西角門策之,擢楊維聰第一。
- ↑ 《繼世紀聞·卷六》:(正德)十五年庚辰,朝覲考察已畢,時聖駕尚在南京未還。吏部奏請,至秋方得旨照例黜罷,來朝官至是方放回任。
二月,會試,取中式舉人三百三十名。禮部請殿試,時楊閣老廷和議稱,臨軒策問,必天子親御,且因是或早有回鑾之機。一向未舉,延至冬未回。次年辛巳,今上即位,方御西角門賜策問,乃五月十五日也。又次日放榜,賜楊維聰為狀元,餘如制,內浙人史立模嘗得夢云:「汝巳年進士。」眾以為寅巳申亥非開科之年,恐無分耳。至是始驗雲。 - ↑ 《固安縣誌·卷三·選舉下》頁五:楊維聰,字達甫,國子監學正和次子。正德十四年以第一人舉於鄉,明年成進士,十六年廷試一甲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二年充會試同考官,遷右春坊右中允。因議大禮廷杖,出爲山西副使,改河南提督學校,陞山東右參政,山西右布政使,山東左布政使。會推南京光祿寺卿,轉太僕寺卿,蔭一子入監讀書。崇祀鄉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