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柞蠶絲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柞蠶絲綢》出於自然,遠離污染,絲綢本身具有優雅的淡黃色,珠寶般的光澤和爽滑的手感。柞蠶纖維內部的構造很獨特,有許多毛細孔,細纖維之間的空間比任何纖維都大,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即使水份達到百分之三十,也不會有潮濕的感覺。夏天出汗多,可以大量吸入同時又大量散發,因而不會貼在皮膚上,使人感到舒適涼爽。冬天,那無數的毛細孔會隔絕冷空氣侵入,能保濕禦寒。

基本內容

近年來,許多高級居家和豪華場所也採用柞蠶絲綢作家庭用品和裝飾品,這不僅是由於柞綢具有優美的風格,而且還具有保溫吸濕隔音的功效,使人們生活在優美而舒適的環境裡。雖說柞蠶纖維位尊皇后,可它並不嬌氣,柞蠶纖維又具有抗紫外線能力,在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下,脆化度明顯小於桑蠶絲[1]。其耐酸能力比桑絲高出一倍,耐鹼能力比桑絲高出三倍,此外因為它有一定的電阻和很高的抗擊穿強度,因此也被用來作成特種工業服裝。

明末清初,中國就是世界柞蠶絲綢生產和貿易的中心,乾隆年間(1736-1795年)就已遠銷新加坡、印度、日本、俄國、朝鮮、菲律賓、美國等地。

遼寧柞蠶絲綢昨與今

19世紀中葉以後,遼寧柞蠶業迅速掘起,總產量占全國的70%,柞綢生產和貿易中心也隨之由山東轉向遼寧,光緒六年至三十年(1880-1904年)柞蠶絲出口額由三四千石增加到三萬擔,居全國第一位,煙臺占第二位 。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南亞和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遼寧東部、北部,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綿延起伏的丘陵,滿山遍野的柞樹,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柞蠶放養和絲綢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由於清朝封禁200多年,西豐等地成為邊外之地,人煙稀少,資源沒有得到開發。1876年設治以後,關內流民紛紛湧入,柞蠶放養也隨之迅速發展。1906年丹東開埠,日本商人紛紛湧入,興辦柞蠶繅絲廠和織綢廠,並對繅絲工藝進行改進,變灰絲(煮繭時加灰)為藥水絲(在原工藝基礎上加用化學藥物),使柞蠶絲質量得到提高,超過了煙臺絲。國內民族資本家也相繼開辦絲廠,1910年以前只有一家絲廠,1916年就發展到七家,1921年國人經營的絲廠達33家,資本73.6萬兩(銀子)另有雜牌絲廠33家,資本6.26萬兩。從此,遼寧柞蠶繭全部在本地繅絲,斷絕了對煙臺的供應。遼寧成為全國柞絲生產中心和貿易基地。遼寧柞絲出口主要通過2條路線:一條是以上海為轉運港,輸入歐美各國;一條是由丹東港直接輸入日本

1920年以後,遼寧柞蠶絲綢產業興起,織綢廠不斷增加,其中以「和聚正」、「義泰祥」兩家規範最大,並在世界上出名。法國人把上海「久成」譽為中國柞綢大王,「義泰祥」就是上海「久成」綢緞莊老闆羅坤祥在丹東開設的柞綢廠,產品過得硬,叫得響,信譽也最高。柞蠶絲綢出口也同柞蠶絲一樣,受外國洋行的控制,把價格壓的很低。絲綢專家鍾啟宇親眼目睹這種不平等的交易,才於1933年在法國里昂開設「歐亞商行」,經銷國產柞綢。這是中國人在外國開設絲綢商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由於他經營有方,又極講信用,博得法國商界的好評,被法國絲綢公會邀請作該會的會員(該會在法國共有會員27家)。

東北淪陷以後,丹東絲紡完全被日本控制和掠奪,通往上海的途徑被切斷,和世界各國的貿易也隨之告終。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迅速恢復了遼寧柞蠶絲綢產業,並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同世界各國發展貿易關係。上世紀50年代主要出口蘇聯,東歐、印度、日本等國。1960年遼寧絲綢工業已經形成全國最大的也是最完整的體系。世界柞蠶絲綢80%的產量在中國,中國柞蠶絲綢70%的產量在遼寧。

遼寧絲綢品種經過科技人員和廣大絲綢職工的共同努力,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不僅能生產各種織紋薄、中、厚的柞蠶絲綢,而且能生產優雅大方的精煉綢、漂白綢,絢麗多彩的提花綢、色織綢、染色綢和印花綢[2],還能生產風格別致的絲緞類織物,利用柞蠶絲與羊毛、棉花、亞麻、滌綸等混紡,形成不同風格的面料。莫斯科人稱柞蠶絲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絲綢之一,只要擺上商店就被搶購一空。蘇聯烏茲別克姑娘出嫁,必用中國柞蠶絲綢做禮服。阿富汗前國王查希爾王后穿上一套柞蠶絲綢做的紅色禮服,讚美「中國柞綢漂亮極了!」1972年日本興起柞綢熱,婦女們紛紛買中國柞蠶絲綢做和服。1981年瑞士「勃立柯」公司買了中國柞綢,來電讚譽「貴國對柞蠶絲綢染色已處於領先地位,中國不愧為是柞蠶絲綢的故鄉啊!」

改革開放以後,隨着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的發展,中國柞蠶絲綢對外貿易不斷擴大。每年都有大批柞蠶絲綢遠涉重洋,銷往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點綴和豐富着人們的生活。遼寧柞蠶絲綢生產1979年至1988年比前30年總產值平均增長1.83倍,絲織品產量增長1.45倍,印染絲織品增長1.33倍。出口交貨值由「五五」時期年平均3320萬元,「六五」時期增加到4251萬元,1988年達到9976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多種原因,遼寧柞蠶絲綢對外出口貿易下降,產業發展進入低谷期,柞蠶絲綢產品的創新與開發連續多年止步不前。

21世紀10年以來,隨着年輕一代柞蠶絲綢人不斷創新柞蠶繅絲、織綢技術,攻克困擾絲綢行業發展的系列問題,改善柞蠶絲面料的外觀及性能,將柞蠶絲應用到家紡、內衣等產品領域,使柞蠶絲製品重新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柞蠶絲綢集抑菌、保暖、華美等天然屬性於一身,在全球紡織工業「科技、時尚、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遼寧柞蠶絲綢產業必將「蝶變」聚力,煥發新活力,實現產業的偉大復興。

視頻

柞蠶絲綢 相關視頻

丹東柞蠶絲綢行業發展建議
魯山柞蠶絲綢手工技藝重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