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板龍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板龍類
圖片來自deviantart

板龍類(學名:Plateosauria)是蜥腳形亞目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板龍類是由Gustav Tornie在1913年提出[1]。在80年代以前,板龍類這名詞很少使用,直到新一代的古生物學家開始重新使用它。

在1998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將板龍類定義為:恩氏板龍刀背大椎龍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2]

在2004年,彼得·加爾東(Peter M. Galton)與保羅·阿普徹奇(Paul Upchurch)使用不同定義:恩氏板龍、新窪金山龍的最近共同祖先,與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根據這個分類法,板龍類包含板龍科以及著名的板龍,並屬於原蜥腳下目。加爾東與阿普徹奇另外列入了科羅拉多斯龍優肢龍祿豐龍金山龍大椎龍鼠龍鞍龍、以及雲南龍[3]。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大椎龍與其近親屬於另一獨立的科,大椎龍科

基礎蜥腳形亞目的親緣分支分類法仍在持續研究中,並有多種不同分類法。有些研究認為原蜥腳類、板龍類是異名,兩者有同樣範圍。近年研究多認為原蜥腳下目是個並系群,而蜥腳下目演化自原蜥腳類恐龍。如果按照這個定義,板龍類也將包含蜥腳類恐龍。

參考文獻

  1. Tornier, G., 1913, "Reptilia (Paläontologie)" In: Handwörterbuch Naturwissenschaften 8: 337-376
  2. Sereno, P.C. A rationale for phylogenetic defini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higher-level taxonomy of Dinosauria. Neues Jahrbuch fur Geologie und Palaontologie: Abhandlungen. 1998, 210: 41–83. 
  3. Galton, P.M & Upchurch, P. Prosauropoda. In D. B. Weishampel, P. Dodson, & H. Osmólska (eds.),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2004: 23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