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靜仁,1918年生於甘肅省蘭州市人,回族。先後就讀於蘭州市孝友街第四小學和甘肅省立第一中學。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蘭州回民特別支部宣傳委員。在中共甘肅工委的領導下,他利用伊斯蘭教學會和回民教育促進會,在回民中開展抗日、民主的宣傳教育活動。1949年3月被調到北平,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委員、籌委會黨組幹事會幹事,具體分管民族代表的選拔和推薦工作。並作為政協少數民族單位10人代表之一,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隨後,他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了籌建中央民委組織機構的工作。1986年後,又連續當選為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0月19日7時38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1]。
人物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統一戰線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領導人,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歷任回民騎兵團任黨代表和團政委、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族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建國後,楊靜仁同志歷任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四處處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黨委第一書記、軍區政委、西北局書記處書記、自治區第三屆政協主席。1978年3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恢復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他被任命為主任、黨組書記,以後又兼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在第五屆全國政協會議上,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80年9月,他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
1982年,楊靜仁同志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兼國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1983年又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負責主持黨和國家的統戰、民族、宗教工作。他認真貫徹黨的十二大提出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開拓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新領域、新形式、新路子,充實和發展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內容。同時,他提出把統一戰線和改革開放相結合,大力開展海外統戰工作,使我國的統戰、民族、宗教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1986年1月,楊靜仁同志主動從中央統戰部部長和國家民委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以後又連續當選為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
生平
1918年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肄業於蘭州一中。1936年起受中共鼓動而參與暴動,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前往延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兼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宗教處處長。1978年,被任命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兼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後被任命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0年9月10日,被增補為國務院副總理,分管民族事務等工作。1982年,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1983年6月卸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被任命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5年卸任統戰部部長職務。1998年後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而離休。2001年10月19日7點38分病逝於北京,終年83歲,安葬於北京市回民公墓。
視頻
楊靜仁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原副總理楊靜仁同志逝世,東方網,2001-10-19
- ↑ 新聞資料:歷屆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北方網,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