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遠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遠鵬 Yuan-Pern Lee

圖片來自中央研究院

個人資料

出生 1952年(68-69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新竹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母校 新竹中學 國立臺灣大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獎項 吳三連文藝獎 (1993年,第16屆)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999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8年,第27屆) 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1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物理化學雷射化學光譜學、自由基光譜學、動力學、動態學
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 (1981年 ─ 2004年) 國立交通大學 (2004年 ─)

李遠鵬生於(1952年-),臺灣新竹市人,臺灣化學家,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的小弟。200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數理科學組)。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隨即返回臺灣的家鄉(新竹)奉獻服務。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目前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李遠鵬專業為:物理化學、自由基光譜學、動力學、雷射化學、動態學等領域研究。

生平

1973年榮獲得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1979年榮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1979年至1981年任職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環境研究所研究員,1981年至1985年任職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1985年至2004年擔任正教授、1991年至2003年擔任貴重儀器中心主任。1997年擔任日本東京大學講座教授(三菱重工業「先端能量工程」寄付講座教員)。2004年至2007年擔任國立交通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所長、2005年至2008年擔任理學院院長。

研究領域

主要以各種方法研究與大氣化學或燃燒化學有關之自由基的光譜學、反應機構、反應速率及動力學。

因為自由基具未配對之電子,活性大,傳統的方法不易研究;故利用:
(1)氣流管的方法,不斷製造自由基,使之達到穩定狀態,
(2)間質隔離的方法,將自由基與鈍氣混合後,凝固於4 - 10K之樣品靶上
(3)超音射束法,使之成為極低溫但無碰撞的氣態,以利研究。 一般可利用雷射光解或微波分解,或快速的自由基反應甚或衝擊波法來產生特殊的自由基。

偵測的方法,目前利用到的有:
(1)雷射誘發螢光或化學放光,
(2)(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吸收或游離,
(3)紅外光之放射或吸收(配合傳統或時間解析的FTIR),
(4)非線性雷射光譜,如:四波混頻及雙色共振四波混頻。將來擬開始發展飛秒超快雷射以應用於研究奈米材料及生化系統之快速反應及能量轉移。

學術榮譽

  • 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2011)
  • 第一屆及第四屆教育部國家講座(1997-2000,2000-2003)(得兩次後,已為終身榮譽)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999), Citation: "For developing and applying novel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for characterizing radical species, particular their kinetics and unstable structure".
  • 中國化學會化學學術獎章(1996)
  • 傑出人才講座(傑出人才基金會)(兩次)(1995-2000,2003-2008)
  • 國科會特約研究人員獎助(兩次,每次三年)(1995-2001);傑出特約研究人員獎(2002)
  •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四次,每次兩年)(1987-1995)
  • 第十六屆吳三連文藝獎(1993)
  • 教育部理科學術獎(1990)
  • 中山學術著作獎(1988)
  • 國立清華大學傑出優良教師(1986,2000)
  • 擔任多項主要國際會議委員(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ree Radicals, 2003-;Matrix Isolation Symposium, 2003-2011;Asian Photochemistry Association, 2005-2007;Asian Spectroscopy Conference, 2007-2011;OSU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lecular Spectroscopy, 1995-1998, 2008-2011)以及韓國KAIST化學系諮議 委員
  • 總統科學獎「數理科學組」(2019)

家庭

李遠鵬是李家一門三傑「兄弟」的小弟,李遠哲是二哥;李遠川為大哥。

獲獎紀錄

序號 獎項 年份
19 總統科學獎 2019年
18 亞洲及大洋洲光化學會增原巨集講座 2018年
17 間質隔離Pimentel獎 2018年
16 德國巨集博基金會巨集博研究獎 2017年
15 日本光化學會本多-藤嶋獎 2016年
14 第18屆張昭鼎紀念講座 2016年
13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2 中國臺灣地區斐陶斐榮譽學會第16屆傑出成就獎 2011年
11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8年
10 第一屆及第四屆教育部國家講座 1997年-2000年
9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999年
8 中國化學會化學學術獎章 1996年
7 傑出人才講座(傑出人才基金會) 1995年-2000年
6 國科會特約研究人員獎助 1995年-2001年
5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987年-1995年
4 第十六屆吳三連獎 1993年
3 教育部理科學術獎 1990年
2 中山學術著作獎 1988年
1 臺灣清華大學傑出優良教師 1986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