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公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公朴(1902-1946),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傑出的社會教育家。

李公朴
出生 1902年11月26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民主戰士、民主同盟領導
知名於 《華北敵後--晉察冀》

人物生平

1902年11月26日生於江蘇省武進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幼年時生活貧寒,

13歲到鎮江京廣洋貨店做學徒,因與一些青年組織愛國團,抵製販賣日貨,被店主解僱。後就讀於鎮江潤州中學。

畢業後考入武昌文華大學附中,因反對校醫虐待學生釀成學潮被開除。

隨後他考入上海滬江大學(現上海理工大學)附中,畢業後升入滬江大學半工半讀。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投軍北伐。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憤然離開軍隊,

次年8月赴美留學。在美國他邊讀書邊打工,並在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上向國內介紹美國社會情況。

1930年11月,李公朴結束留學生涯回到上海。當時日本軍國主義步步進逼,國事岌岌可危,他滿腔熱血積極投入各種救亡活動,與鄒韜奮等籌辦《生活日報》,在史量才支持下創辦《申報》流通圖書館、《申報》業餘補習學校和婦女補習學校。

1934年他和艾思奇一起創辦《讀書生活》,發表了大量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文章,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進行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通俗化的嘗試,傳播馬列主義的一些基本知識,對青年的思想啟蒙起了巨大的作用,引導許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6年創辦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許多進步的通俗讀物,包括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資本論》。同年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李公朴被推為負責人之一,積極與東北抗日人士聯繫,支持抗日鬥爭。

同年11月,國民黨反動派竟將他與沈鈞儒等六人逮捕入獄,製造了震驚國內的"七君子事件"。[1]

抗戰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公朴積極投身於抗日民主運動。在山西周恩來同志決定,他擔任"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長,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同時創辦了由他擔任社長的"全民通訊社",為抗戰宣傳教育及推動統一戰線工作四處奔波。

1937年11月,與沈鈞儒等積極籌建全國抗敵救亡總會。12月,和沈鈞儒一起創辦《全民周刊》,並成立了全民通訊社總社。

1938年1月,《民眾動員論》在武漢出版。同月,應山西閆錫山之邀,到山西臨汾創辦民族革命大學,被委任為副校長,聘請一些進步學者、教授到民大任教。

1938年5月,《抗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版。7月,為動員全民抗戰,將自己創辦的《全民周刊》與鄒韜奮主編的《抗戰》合刊為《全民抗戰》。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他冒着生命危險往來於敵後與前線之間。11月他到達延安,並拜會了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組織了"抗戰教學團",到晉、察、冀邊區進行抗戰教育工作,並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成書--《華北敵後--晉察冀》,客觀公正地宣傳共產黨、八路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由北方最前線轉入西南大後方昆明。

1942年12月創建北門書屋,1944年創辦北門出版社。[2]

1944年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被選為民盟雲南省支部執行委員,並擔任《民主周刊》的編委工作。

1945年在民盟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民主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2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召開會員大會,改名為中國人民救國會,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常務委員。

1946年初,他與陶行知共同創辦"社會大學",任副校長兼教務長,實施民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同時主編《民主教育》月刊。為了迎接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他參加發起成立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被選為理事。在政協會議期間,他經常主持舉辦各種報告會、演講會。

1946年2月10日重慶各界在較場口舉行慶祝舊政協勝利閉幕大會,他擔任總指揮。會上國民黨特務進行破壞,製造了"較場口血案",李公朴和郭沫若等人被特務毆傷,送醫院治療。周恩來曾前往探望。

個人其它信息

同年5月,社會大學由於國民黨反動當局百般刁難被迫停辦,李公朴從重慶返回昆明,準備將北門出版社遷至上海,並開始編寫《世界教育史》。此時他遭到特務的嚴密監視,但他爭取和平民主的決心愈加堅定。他說:"我兩隻腳跨出門,就不準備再跨回來!"

社會評價

李公朴犧牲後,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聯名發表唁電:"先生盡瘁救國事業與進步文化事業,威武不屈,富貴不淫。今為和平民主而遭反動派毒手,實為全國人民之損失,抑亦為先生不朽之光榮。"

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相關視頻

李公僕 2009-12-0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