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廈炮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望廈炮台(或稱望廈山炮台、蓮峰山炮台; 葡萄牙語:Fortaleza de Mong-Há)是位於澳門望廈山市政公園之古老炮台。由於位處海拔60米高的望廈山上,故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時期的軍事防禦據點之一。
簡介
位於環境優美的望廈山,由美副將馬路的望廈炮台斜路直上便可抵達。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時期的軍事防禦據點之一。望廈炮台的建築始於1849年,由當時的澳門總督亞馬勒負責督導,目的是為了防止清廷的軍隊,亞馬勒被刺後,炮台的建築於1864年重新開始,1866年完工,面積為6300平方米。炮台後改為駐守澳門的非籍葡兵營地,故此山俗稱「黑鬼山」[1]。自澳門取銷駐軍後,軍營便荒廢空置,至八十年代始改成澳門政府旅遊司管轄的旅業學校。現在是旅遊高等學院的所在地。旅業學校的設立目的是為了提高澳門旅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及素質。目前,該校有校舍數座,並有一設備完善的賓館,接待貴賓住宿。旅業學校經多年不斷建設及修葺後,環境甚為優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草木,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歷史
望廈炮台初建於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64年-1866年(清同治三年)重修落成。望廈炮台由澳門總督亞馬留負責監督興建,是為葡萄牙在澳門實施殖民主義之後第一座興建之炮台。昔日是澳門重要的軍事防禦據點之一,可裝置10門大炮,其位置可俯瞰澳門關閘一帶地區之活動。1960年,望廈炮台停止使用。曾駐有來自葡屬非洲的士兵,故又稱黑鬼山。
在望廈山東麓、俾利喇街以東澳廣視對面,有一兵營,但於2008年面對保留的呼聲仍然被拆毀。當時政府聲稱係為興建社會房屋之用,但直至2009年,用地卻被用作停車場。
特色
望廈炮台占地約700平方米,形狀為矩形,而門口旁的火藥庫則是圓形。炮台圍牆身為花崗石,約有6米高。炮台的入口寬2.5米,高3米,門是厚木門,入口屋頂則鋪設長麻石。其入口的圍牆上設有11個槍眼,另炮台上設有一個高出平台4米的混凝土觀察台。炮台內,有通道通往附近之火藥庫和觀察台。與澳門區內的其他炮台不同,此炮台的炮口是朝向中國,直指關閘方向[2]。
視頻
望廈炮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望廈炮台, 澳門景點,中國假日旅遊網
- ↑ 望向廈門的炮台 | 澳門,騰訊網,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