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益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景益鵬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42年2月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浙江慈谿 |
民族 | 漢 |
母校 | 浙江大學物理系 |
職業 | 天體物理學家 |
天體物理學家。1964年1月生於浙江省紹興市,籍貫浙江慈谿。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91年和1992年在意大利高等研究生院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長期從事宇宙結構和星系形成的數值模擬、理論研究和觀測分析。在數值模擬方面,自主建立了一套針對宇宙高密度區域的多層網格、自適應P3M方法,開展國際領先的宇宙學數值模擬。在理論研究方面,提出描述暗物質內部結構的三軸橢球模型,被觀測證實,已被廣泛應用於宇宙結構的觀測和理論研究。在觀測分析方面,提出暗暈占有數模型方法,並首次應用於星系巡天,建立了星系與暗物質分布之間的關係,增進了對宇宙暗物質結構的認識,該方法已成為測量星系周圍暗物質分布的標準方法。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兩次)等。
教育背景
- 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
- 1991年在意大利高等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
- 1992年在意大利高等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93-199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 1994-1996年在德國馬普天體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 1996年11月-1999年8月在日本東京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 1998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 2000年回國組建上海天文台德國馬普青年夥伴小組。
- 200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
- 2003年獲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和成就獎、上海市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
- 2004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獨立完成人)、國家973計劃先進個人稱號,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上海市優秀留學回國人才稱號。
- 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獨立完成人)、第九屆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 2006年獲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2007年當選2004—2006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
- 2009年獲第七屆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再次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2年加盟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
-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及領域
主要從事星系形成、宇宙結構形成、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宇宙原初擾動等宇宙學基礎前沿問題的研究。
科研成果
主要獎項及榮譽
- 2001 年國家「傑出青年」。
- 2013 年國家「萬人計劃」。
學術成就及著作
主要著作
- (1) Jing, Y. P. and Y. Suto, The Density Profiles of the Dark Matter Halo Are Not Universal,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0, Volume 529, Issue 2, pp.~L69-L72., 529, L69
- (2) Jing, Y. P.; Jiang, C. Y.; Faltenbacher, A.; Lin, W. P.; Li, Cheng,Merger time scale of galaxies,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Volume 966, pp. 69-70 (2008).
- (3) Jing, Y. P., Y. Suto, and H. J. Mo, The Dependence of Dark Halo Clustering on Formation Epoch and Concentration Parameter,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7, Volume 657, Issue 2, pp.~664-668.
- (4) Li, C., G. Kauffmann, Y. P. Jing, S. D. M. White, G. Börner, and F. Z. Cheng, The dependence of clustering on galaxy propert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6, Volume 368, Issue 1, pp.~21-36., 368, 21
- (5) Lee, J., Y. P. Jing, and Y. Suto, An Analytic Model for the Axis Ratio Distribution of Dark Matter Halos from thePrimordial Gaussian Density Field,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Volume 632, Issue2,pp.~706-712., 632, 706
- (6) Kang, X., Y. P. Jing, H. J. Mo, and G. Börner, Semianalytical Model of Galaxy Forma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N-Body Simulation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Volume 631, Issue 1, pp.~21-40., 631, 21
- (7) Zhao, D. H., H. J. Mo, Y. P. Jing, and G. Börner, 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dark matter haloes,Monthly Notice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3, Volume 339, Issue 1, pp.~12-24., 339, 12
- (8) Jing, Y. P. and Y. Suto, Triaxial Modeling of HaloDensity Profiles with High-Resolution N-Body Simulation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2, Volume 574, Issue 2, pp.~538-553., 574, 538
- (9) Jing, Y. P. and Y. Suto, The Density Profiles of the Dark Matter Halo Are Not Universal,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0, Volume 529, Issue 2, pp.~L69-L72., 529, L69
- (10) Jing, Y. P., The Density Profile of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Dark Matter Halo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0, Volume 535, Issue 1, pp.~30-36., 535, 30
- (11) Jing, Y. P., Accurate Fitting Formula for the Two-Point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Dark Matter Halo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1998, Volume 503, Issue 1, pp.~L9-L13., 503, L9
- (12) Jing, Y. P., H. J. Mo, and G. Börner, Spatial 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Pairwise Velocity Dispersion of Galaxies: Cold Dark Matter Models versus the Las Campanas Surve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1998, Volume 494, Issue 1, pp.~1-12., 494, 1
- (13) Mo, H. J., Y. P. Jing, and S. D. M. White, High-order correlations of peaks and haloes: a step towards understanding galaxy biasing,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1997, Volume 284, Issue 1, pp.~189-201., 284, 189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
[1] 景益鵬:導師拒絕霍金3年畢業,師弟景益鵬2年就獲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