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遊湘江(裴群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遊湘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春遊湘江》中國當代作家裴群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遊湘江

到過長沙的人一般都要去湘江長沙段看一看,因為那裡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人們觀光旅遊的好去處。尤其是春天,在花紅柳綠的裝扮下,湘江宛如一位剛剛睡醒的少女,明眸微開,顯得異常美麗

湘江屬於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它蜿蜒曲折,河谷寬闊,地形平坦,是流經長沙市的一條主要河流。它像一條騰雲駕霧的巨龍貫穿南北,又像一把揮舞斬殺的無情利劍,把長沙市一分為二。湘江長沙段最寬處一千餘米,江水盛期,水深可達三十五米,為大型貨船運行提供了便利。

陽春三月,暖風和煦,艷陽高照,我和妻子一同到長沙遊玩,自然要到湘江看一看。一天上午,我們穿過濱江大道,走過大悅城,款步來到寬闊平坦的湘江大堤。大堤上鮮花盛開,鳥兒和鳴,在花草新綠的映襯下,一條鋪着灰色瓷磚且兩邊鑲嵌着黑色邊沿的人行道彎彎曲曲伸向遠方。堤的內側(湘江岸邊),鋪有一條朱紅色柏油輔路,有四米多寬,人們走在上面,可以近距離目睹江水容顏。輔路外側有固定的矩形石凳,兩兩相距不遠,供遊客短暫歇息。大堤較輔路高約三丈,在通往輔路的斜坡上建有台階,為遊人上下提供方便。看,江邊有幾個垂釣者,他們把釣竿固定好後,懷着「願者上鈎」的心態靜默着、等候着,顯得是那樣的悠閒。這時,我舉目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兩岸高樓林立,水蒸霧繞,一派朦朧的湘江畫面。看,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隻往來不絕,或載物、或巡視、或遊玩等,一派繁忙景象。不時傳來機器「隆隆」的轟鳴和「嗚嗚」的汽笛聲。幾座大橋橫跨東西,隱約可見,啊,好一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壯觀畫卷!

沿着大堤向北行走,便進入數里的「濱江公園」。公園里人來人往,或健身跑步,或伴音起舞,或漫步遊玩,或直播展物等,一派熱鬧景象。人群中,除一些市民外,還有來自四面八方像我們一樣的外地遊客,人人情趣高昂,或談笑風生,或拍照留念,或駐足觀賞,或攤前購物等,個個春風滿面,喜笑顏開。瞧,緊臨大堤外側的各家商場、超市門前,人們進進出出,絡繹不絕,不時傳出「請進,歡迎光臨」,「慢走,一路順風」等溫馨提示,顯得十分暖心。 我們走過遊樂大世界和風味小吃區,穿過繁華的濱江文化園廣場,來到了「湖南龍驤湘江遊玩碼頭」。碼頭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說話聲,呼喊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乘船的遊客們身着紅黃相間的防護服,有序地上上下下,歡聲一片。這時,我們也隨着人流排隊購票,加入了乘船暢遊湘江的行列。

遊船從碼頭出發,一路向南前行,所經之處,魚兒跳躍,水鳥飛翔,留下兩綹波浪,很快便鋪展開去。它穿過漁人碼頭,駛過銀盆嶺大橋,很快就來到了仰慕已久的橘子洲景區。洲上繁花似錦,綠樹成蔭,一派生機。據導遊小姐介紹:「橘子洲位於長沙市嶽麓區的湘江中心,面積約17公頃。它由南至北,綿延十多里,是一個長島,最寬處達140米,被譽為'中國第一洲'。洲上景點繁多,主要有問天閣、望江亭、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橘洲文化園」等。聽完導遊小姐講解,我的內心一陣激動,不免轉過頭去,再次目睹橘子洲。橘子洲就像一艘楊帆遠航的巨艦,乘風破浪,行駛在湘江激流中。

這時,隨着遊船的行進,不知不覺我們已游過橘子洲大橋,來到了與洲相併的杜甫江閣。杜甫江閣,屬於園林仿古建築,是為紀念唐朝詩人杜甫而建。它處於橘子洲東面的湘江邊沿,建築面積4640平方米,通體四層,主閣高33米,體量龐大,氣勢雄渾,是長沙市地標性建築,被譽為長沙的名片。

唐朝大曆三年春(公元768年),杜甫因生活所迫,千里迢迢由四川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放船東下,到衡州(今衡陽)投奔時任刺史的舊友韋之晉。誰料,韋之晉適在此時改任潭州(今長沙)刺史,由衡陽遷往長沙,杜甫在衡陽稍作休息即回舟北上,於當年夏末到達潭州。而韋之晉到潭州上任後不久死去,杜甫無所歸依,只好客居長沙。起初,他寄於江中船上,停泊在南湖港。後在長沙小西門外的湘江邊上,租佃了一間簡陋的樓房,作為迎接友人的居所,因門戶面對湘江,故自稱「江閣」。在此,他結識了不少新舊朋友,如《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詩句,就是很好的例證。

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變,潭州大亂,杜甫避難逃出長沙,由於種種災禍,迂迴往復,當年冬天,終因生活極度貧困,加之身患重疾,死於湘江前往岳陽的船中,享年59歲。兩年余間,杜甫在湘江邊「江閣」就留下詩篇50多首。

聽完導遊的講解,我的內心不免對這位顛沛流離的古代詩人肅然起敬,也對他晚年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

船隨景動,景隨船移。遊船沿着橘子洲東岸繼續前行,一會兒便來到橘子洲頭,一代偉人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剎那映入眼帘。它氣勢磅礴,巍然矗立。瞧,那飄揚着的長髮、堅毅的神情,凝望着遠方,仿佛時刻關注着祖國和人民,令人震撼。

這座偉人青年藝術雕塑,是根據1925年毛澤東青年時期形象為藝術原型建造的。它高32米、長83米、寬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塊花岡岩石拼接而成,是當今中國最大一座偉人紀念雕像,突出表現了毛澤東胸懷大志、風華正茂的氣概。

1925年深秋,32歲的毛澤東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寫下了《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一詞。該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不僅表達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熱情,同時,也體現了他渴望改造舊中國的雄心壯志。

聽完導遊的講解,我陷入了沉思:是呀,當年如果沒有像毛澤東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愛國青年,哪有這「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壯麗山河?也不會有社會和諧、物質雄厚的今天,更沒有「攜來百侶曾游」的閒暇生活……

「嗚——嗚——」,一陣長長的汽笛聲,把我從沉思中喚醒。我懷着對偉人的崇敬之心,戀戀不捨地離開橘子洲頭,乘船駛向新的景點……[1]

作者簡介

裴群枝,男,河南省鄢陵縣南塢鎮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省、市、縣骨幹教師;許昌市優秀班主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