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之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之祭》(法語: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本來是一部芭蕾舞劇,但後來腳本遺失,只剩下管弦樂總譜。(腳本在被復原中)

1910年,當斯特拉文斯基剛為謝爾蓋·達基列夫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後不久,他幻想出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着,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原本他打算採用芭蕾舞劇的形式,但後來他承認,起初他不能恰當地以傳統記譜法寫下樂思,於是為演奏者修改樂譜,簡化全首作品(但同時他又建議開首巴松管旋律的音調應逐年提高,因為「聽眾會習慣那些高音,但這種緊張的感覺是不可或缺的」)。他邀請戴亞吉列夫將作品搬上舞台,布景由尼古拉斯·洛里奇設計,尼金斯基則負責編舞。

《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長遠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

全曲共分兩幕十四個部分。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個舞曲組成,第二幕《祭獻》由六個舞曲組成[1]

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

序曲:孤單的巴松管以怪異的高音奏著,後來其他樂器加入,描繪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

春之預兆:少女之舞:以撥弦效果為作引子,帶出強勁的異教舞曲,當中充滿隆然作響切分音節奏。

掠奪競賽:弦樂縈繞不散,木管樂輾轉迴旋,加上定音鼓的重撃與銅管樂狂亂叫號,形成急促和激烈的氣氛。

春天的輪舞:樂曲氣氛突然大變,高音與低音單簧管演奏柔和的俄羅斯民謠,而隨着此幕結束,緊接其後的是焦躁的舞曲,低音反覆以四個級進的音組成。

部落爭戰及智者之列:銅管樂欣然躍動,其它樂部卻仿佛決意破壞氣氛。隨着音樂速度加快,樂曲氣勢亦漸趨激烈。

大地的奉獻:溫柔,短促而神秘。

大地之舞:這首急速的舞曲感覺粗獷,充滿出其不意的插奏,亦以相當突然的方式結束。

第二部分:祭獻

序曲:黑夜反覆浮現的呼喚。

少女的神秘圈子:隨着曙光初露,一群少女將要在當中選出一位跳舞至死。少女們互相圍繞着旋轉,最後被圍着的一個便成為祭品。

當選少女讚美之舞:本段以此幕開首奏出十一下鼓聲,表示十一名少女正在圍繞着當選的一位,跳着挑釁性的舞蹈

祖先的呼喚:銅管樂部之軍號及定音鼓的重擊,呼召先祖見證祭典。

祖先的儀式:抑制而催眠的鼓撃下,各種木管樂比喻祖先出現,並以威力逼人的氣勢行進。

少女的獻祭舞:劇情講述少女跳舞至死,樂曲亦發展至狂亂之地步,而最後的迸發更引領樂曲邁向其粗暴與堅定不屈的尾聲[2]

視頻

春之祭 相關視頻

舞蹈《春之祭》
楊麗萍執導的現代舞劇《春之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