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月清風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月清風我出自宋代蘇軾的《點絳唇·閒倚胡床[1]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閒着無事就靠坐着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2]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

閒倚胡床:閒着無事坐於胡床。閒:指辦公之餘。倚:坐靠。

庾公樓:杜甫《[[[秋日寄題鄭盟湖上亭]]》:「池要山簡馬,月靜庾公僂。」用東晉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樓典故。

別乘:漢朝稱郡守的副手為別駕,別:另外。郡守乘車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車跟隨,所以叫別駕。「乘」也是駕車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當漢代別駕。這裡「別乘」當指袁轂。

風月平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賞析

詞的上片,詞人自述遊山玩水的寂靜心態。「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從室內視角攝起的兩個鏡頭,一為詞人自己的閒適倚床的風姿。「閒」字突出了東坡的寂靜舒坦的心態;「倚」字描繪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為朝窗外望,只見「庾公樓外」的山峰重疊美景。山外青山樓外樓,宛如花開萬朵,全部微縮在「窗含」的鏡頭中,美麗極了。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3]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鏡頭轉到室外。開句用設問的方式,強調無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東坡《赤壁賦》),遺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個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諧統一,突現了東坡那種身心幽閒、曠然天真、瀟灑自然,與大自然為伍的綽綽風姿。「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不僅富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的神韻,而且為下片的「吾與子之所共食」風月的意境作了對襯性的鋪墊。

詞的下片,特寫與袁公濟暢遊湖山的獨特享受。「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敘述賓主唱和贈答。是時詞人知杭州,袁公濟悴杭州。正當詞人獨自「閒倚胡床」時,這位副使駕着車子來了,打破了詞人孤寂的沉悶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歡」,唱和詩詞。「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進深一層,與上片對應,道出湖山之樂就在於袁公濟的到來,打破了東坡的沉寂感,獲得了情感上和語言上的共鳴,凝聚到一點就是:清風、明月,我們平均地享受吧,是畫龍點睛之筆。整個下片,詞人與袁公濟的遊山玩水、唱和贈答,濃縮了人生之精華,大地之靈氣。遊玩之樂,其樂無窮。

全詞,運用了敘述與描寫、寫實與用典、對襯與渲染之筆,盡情抒發了東坡知杭州時與友暢遊湖山之樂。那「樓外峰千朵」,「明月清風我」,「風月平分破」,如畫一般,沁人心脾。凡是與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將賦予他藝術的美妙的人生。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是時,詞人正在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任上。袁轂(公濟)春夏間來為杭悴,詞人與他、劉季孫(景文)登山玩水,賦詩唱和。此詞亦是詞人和袁公濟詞作之一,概括為「風月平分」詞。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