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點絳唇·閒倚胡床

點絳唇·閒倚胡床

點絳唇·閒倚胡床

作者:蘇軾


目錄

原文

點絳唇·閒倚胡床 [宋] 蘇軾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1]

譯文

閒着無事就靠坐着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 閒倚胡床:閒着無事坐於胡床。閒:指辦公之餘。倚:坐靠。 庾公樓:杜甫《秋日寄題鄭盟湖上亭》:「池要山簡馬,月靜庾公僂。」用東晉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樓典故。 別乘:漢朝稱郡守的副手為別駕,別:另外。郡守乘車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車跟隨,所以叫別駕。「乘」也是駕車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當漢代別駕。這裡「別乘」當指袁轂。 風月平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賞析

詞的上片,詞人自述遊山玩水的寂靜心態。「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從室內視角攝起的兩個鏡頭,一為詞人自己的閒適倚床的風姿。「閒」字突出了東坡的寂靜舒坦的心態;「倚」字描繪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為朝窗外望,只見「庾公樓外」的山峰重疊美景。山外青山樓外樓,宛如花開萬朵,全部微縮在「窗含」的鏡頭中,美麗極了。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鏡頭轉到室外。開句用設問的方式,強調無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問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東坡《赤壁賦》),遺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個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諧統一,突現了東坡那種身心幽閒、曠然天真、瀟灑自然,與大自然為伍的綽綽風姿。「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不僅富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的神韻,而且為下片的「吾與子之所共食」風月的意境作了對襯性的鋪墊。   詞的下片,特寫與袁公濟暢遊湖山的獨特享受。「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敘述賓主唱和贈答。是時詞人知杭州,袁公濟悴杭州。正當詞人獨自「閒倚胡床」時,這位副使駕着車子來了,打破了詞人孤寂的沉悶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歡」,唱和詩詞。「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進深一層,與上片對應,道出湖山之樂就在於袁公濟的到來,打破了東坡的沉寂感,獲得了情感上和語言上的共鳴,凝聚到一點就是:清風、明月,我們平均地享受吧,是畫龍點睛之筆。整個下片,詞人與袁公濟的遊山玩水、唱和贈答,濃縮了人生之精華,大地之靈氣。遊玩之樂,其樂無窮。   全詞,運用了敘述與描寫、寫實與用典、對襯與渲染之筆,盡情抒發了東坡知杭州時與友暢遊湖山之樂。那「樓外峰千朵」,「明月清風我」,「風月平分破」,如畫一般,沁人心脾。凡是與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將賦予他藝術的美妙的人生。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是時,詞人正在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任上。袁轂(公濟)春夏間來為杭悴,詞人與他、劉季孫(景文)登山玩水,賦詩唱和。此詞亦是詞人和袁公濟詞作之一,概括為「風月平分」詞。[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點絳唇·閒倚胡床,詩詞名句網
  2. 點絳唇·閒倚胡床,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