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時代計劃英語:Tempora),又譯顳顬計劃,是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的秘密計算機大規模監控系統代號。這個系統的功能是暫時存儲經光纖傳輸的大部分互聯網通訊,以便在事後作進一步分析處理。系統的測試工作始於2008年,並在2011年秋進入工作狀態。

時代計劃並非針對特定的目標或個體,而是直接從互聯網的骨幹——光纖——截獲信息,從而獲得互聯網用戶的大量個人數據。已知的數據截獲地點是英國境內及海外設有光纜和接岸站的公司。 美國情報機構的技術員愛德華·斯諾登在2013年5月將本計劃披露給了衛報記者格倫·格連韋特,這是他披露全球各類大規模政府監控計劃的一部分。斯諾登披露的檔案聲稱,時代計劃收集的數據與美國國家安全局共享[1]

目錄

運作

根據斯諾登[2]所述,時代計劃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掌控互聯網」和「全球通信探測」。他聲稱,這兩者的目的是收集網絡與電話通訊。然而兩份原始檔案不支持他的說法。根據檔案,時代計劃的功能只是監控網絡通訊,正如NSA的XKeyscore系統一樣。 媒體懷疑GCHQ收集的元數據更甚於NSA。截至2012年5月,有300名GCHQ分析師和250名NSA分析師在整理這些數據。 《衛報》聲稱,收集私人數據,無論是屬於公民大眾還是特定目標都是本質沒有區別的。據稱,時代計劃收集的私人信息包括通話錄音、電子郵件內文、Facebook動態和個人網絡瀏覽記錄。斯諾登認為,「這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英國也存在問題,它們(GCHQ)甚至比美國還要惡劣。」

一些人推斷政府和商業公司的秘密協議是時代計劃唯一可行的信息來源,即斯諾登泄露檔案中的「截獲合作者」。一些公司被指控有償參與合作。斯諾登同時指控,GCHQ職員懼怕秘密外泄導致「嚴重政治風波」而建議掩蓋這些資料的來源。相關的企業收到命令,嚴禁透露GCHQ可以接觸他們線纜的事實。如果企業拒不遵守,他們將不得不採取措施。 GCHQ的律師團隊表示,將所有被時代計劃監控的人列成清單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清單長度是無限的,根本列不過來」。

GCHQ在位於康沃爾的en:GCHQ Bude展開了為期三年的測試。到2011年夏,GCHQ就擁有了超過200個連接到互聯網的探針,每個探針每秒可收集10 GB的數據。NSA分析師也參與了測試。最終,時代計劃於2011年秋啟動,並與NSA共享數據。而正在進行中的技術工作,還將藉助超級線纜,將GCHQ的處理能力提升至每秒100 GB。收集到的數據保存三天,而元數據則保存三十天。

時代計劃包括了不同的組成部分,如實際連接到光纖線纜,NSA開發的XKeyscore系統,和一個大規模減容的技術。 到2012年五月,GCHQ已經將「時代」計劃的系統安裝在下列地點:

  • CPC處理中心,10GB/s,共16條線纜。
  • OPC處理中心,10GB/s,共7條線纜。
  • RPC1處理中心,10GB/s,共23條線纜。

視頻

時代計劃 相關視頻

英國政府通信總部負責人年底離職
英政府通信總部:重要情報機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