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題(茅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題》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涼了,天也夜得快些。七點鐘的靜安寺路,並不比平時冷靜,但似乎總帶點肅殺的氣氛;霓虹招牌血也似的強光,高耀在釘了木板的櫥窗上,刺得眼睛不好受;各色的汽車象兩條對面奔來的長蛇,似乎比平時匆忙緊張些。

我看見有大卡車,滿插著作為掩護用的竹枝,四五位黃制服的——大概是童子軍,蹲在車裡。在漂亮的轎車隊中,這卡車是惹眼的,正象少爺小姐隊裡夾着個粗氣的大漢,然而它是多麼威武,它越過了漂亮小巧的轎車們,直向西去。

我知道這是到前線去救護傷兵的。敵人的飛機見了沒有武裝的救護車就要來施威,我們勇敢的童子軍已經犧牲了幾位,幸而天公也還照例的有晝有夜,"太陽"有沒落的時候。

我目送着這勇敢的大卡車,我想,此時它疾馳於平坦的柏油路上,但不久它將在滿布着敵人飛機轟炸出來的彈穴的路上,關了車燈,摸盲似的走;也許天空,忽然亮起了敵人的照明彈,繼之以機關槍掃射,二百五十磅的炸彈落在它前後,然而它一定勇敢地走,它衝過彈雨,不到目的地不休。

我並不能看清車上那幾位黃制服的,可是我知道他們的年紀都不過十八九。在別的國家,即使在戰時罷,這麼一點年齡的嫩芽大概是不讓他們去冒危險,大概是在安全的後方上着"最後的一課"的;但我們這裡是無可奈何的。而也正惟有這,以及無數同類的"無可奈何",我們現代這一頁歷史是空前的偉大、壯烈,同時我們確信了自己的最後勝利。

在我們這非生即死的時代,一個人如果處處以"西方標準"來看來想,一定會落到悲觀而自餒。有些人們,滿腦子的"西方標準",而又稍知自己這面的"現實",便覺得我們是"戰必敗,而且敗必亡國"的。"那麼,依你說,怎麼辦呢?」他們的回答是:「日蘇戰爭終必爆發。那時候,我乘其敝。"但是敵人並非笨伯,不讓我們安坐而得這巧宗兒,宛平城外的炮聲打破了這種「漁翁主義"。直至"八一三"民族抗戰的號炮響了,而且證明了我們在各方面的力量雖未達"理想的"或「西方的"標準,但也頗足與敵人相周旋了,"西方標準"先生們還是惶惶不自安,眼巴巴望着英國的態度,美國的表示,蘇聯的舉動……[1]

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着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