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靜安寺 (上海市靜安區古寺)
靜安寺,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1]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內藏有八大山人名畫、文徵明真跡《琵琶行》行草長卷。靜安區亦由靜安寺而聞名於世。靜安寺的建築風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築風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靜安寺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剎之一,[2]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歷史沿革
靜安寺相傳始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年),創始人為康僧會。初名滬讀重元(玄)寺,寺址位於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
唐代該寺更名為永泰禪院。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靜安寺。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因寺址逼近江岸,寺基有傾圯之危,住持仲依將寺院遷至蘆浦沸井浜畔,即現今寺址。宋代紹熙《雲間志》:「靜安寺,在滬瀆。按寺記,吳大帝赤烏中建,號滬瀆重玄寺。 《景筠石幢記》中,間號永泰禪院。本朝祥符元年改今額。 《釋迦方志》云:晉建興元年,有二石像浮於吳淞江口,吳人朱膺等迎至滬瀆重玄寺,像背題曰維衛、曰迦葉。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元代周弼《寺記略》 、清代嘉慶《松江府志》、同治《上海縣誌》和《法華鄉志》均有附載,今按《法華鄉志》:「華亭東北百里,松江繞焉。有寺在滬瀆,曰重玄。大中祥符元年,因避諱改今額為靜安。
明洪武二年(1369年),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靜安寺屢經興廢。清乾隆六年(1741年),禮部侍郎麥煥出資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歙人孫思望倡議捐資重修殿堂。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余的宋代銀杏樹幹,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年間,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住持殿。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僅存1座大殿。光緒初年,大殿塌記。清光緒六年(1880年),在鶴峰法師的住持下,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峰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民國元年(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於靜安寺,著名愛國詩僧寄禪法師(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願未果,不幸圓寂於北京法源寺。
民國二年(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法師、熊希齡為會長,清海法師為副會長,圓瑛法師為參議長。
民國八年(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築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
民國九年(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聖殿,基本形成寺院之主體格局。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在山門前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誌。在此期間,靜安寺還於寺後創辦靜安小學,於南翔建立靜安農村實驗學校。兩校經費均同靜安寺負擔。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住持德悟、監院密迦委託律師,聯名致函上海市佛教會,主動提出願將靜安寺由子孫剃度制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請市佛教會主持推賢選能繼任靜安寺方丈。是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該寺改為永久十方叢林,並公推持松法師為改制後首任住持,兼任靜安佛學院院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初,靜安寺撥出沿街樓房一處,創立佛教平民診療所,持松法師任所長,白聖任副所長。
建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兩次拔款修理靜安寺,成立修復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將靜安寺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51、1954年2次撥款共2萬多元對靜安古寺進行修復。
1953年4月,住持持松法師在寺內復興自唐代以來失傳已久的全國唯一的真言宗(密宗)壇場,接續了我國自五代以來失傳已久的東密。是年5月20日(農曆四月初八日)舉行開光儀式。
1966年「文革」中,靜安古寺遭受嚴重衝擊,住持持松法師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搗毀,僧眾被迫還俗,整座寺宇被改為工廠。
1972年,大雄寶殿失火焚毀,古剎廢圮。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逐步落實。
1983年,靜安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之一。
1984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成立靜安寺修復委員會。由會長真禪法師任主任,副會長賈勁松副主任。由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賈勁松居士主持按歷史原貌修復。是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又撥專款30萬元。至1990年,靜安古寺修復工程基本完成。
1988年,新建大雄寶殿,由趙朴初居士題額。
1994年,新建三層樓僧寮與上客堂,文物樓、寺務處辦公室先後落成。是年十月舉行持松法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與持松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
1993年,梵王宮改名「寶山淨寺」,更具規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親赴禮佛,並為安養院題辭:「老有所終,大同理想。報眾生恩,法老為上。如奉父母,如敬師長。美哉梵宮,不殊安養。」 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師為主任的新的寺務委員會。
1998年,為配合軌道交通2號線靜安寺站的建造,靜安寺又一次進行了改造。
2009年12月19日,靜安寺15噸純銀澆鑄的如來佛祖銀身像進駐寺內。大雄寶殿上添置菩薩、諸弟子等十餘座3噸重銀像。
建築格局
靜安寺建築布局在嚴格的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座落着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和法堂。靜安寺山門朝南,與天王殿合一。山門地面層鋪砌優質花崗岩,半橢圓型拱門門券雕刻着宋代雲紋花飾。鐘樓鼓樓各側東西,鐘樓底層是重新恢復的「天下第六泉」——湧泉,上懸精鑄7.3噸的和平鍾。鼓樓採用架空方式將地鐵出入口覆蓋起來,上置直徑3.38米牛皮大鼓。
主要景點
法堂
靜安寺法堂位於大殿北面,緊連大殿。柚木結構,銅瓦屋頂,共7層,高32.22米。上海靜安寺沿襲「宋營造法」,採用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獸、套獸等)、挑檐和斗拱裝飾,在此基礎上結合佛教特點,用大象、法輪、蓮花等具有鮮明佛教色彩的圖案進行裝飾。選用緬甸進口柚木為寺廟主結構用料,黃色和深灰色琉璃瓦及銅瓦覆頂,主要飾物(脊吻、塔剎等)皆貼金裝飾。布局上沿襲中國傳統建築風格,門、堂、廊結合。
山門
靜安寺山門與天王殿一體,上下兩層結構。花崗石料貼面,柚木木作,黃色琉璃瓦屋頂,屋脊上「正法久住」四個字正見佛陀心意。下層正中三扇柚木大門,上覆銅釘裝飾,門洞一圍石刻佛手、蓮花、八吉祥等圖案。正門石刻對聯「願祈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山門左右兩側各飾一隻萬年青石雕刻法輪。二層迴廊漢白玉圍欄,內為柚木。
鐘樓
靜安寺二層懸掛和平鍾,鍾高3.3米,口徑2.1米,重7.3噸,用青銅澆鑄而成,鐘聲渾厚,尾音綿長。下層恢復「靜安八景」之一「湧泉」,人稱「天下第六泉」,與新打的156米深井地下泉水相溶,湧泉觀賞井深6米,井口為六邊形,用整塊金山石加工製成,整個湧泉井用666塊花崗石砌成,一塊井底石重達6000斤。
觀音殿
靜安寺觀音殿位於東廂房正中,殿高20.6米,供奉由整顆香樟木雕刻的觀音菩薩一尊。屋頂為黃色琉璃瓦,與東廂房深灰色琉璃瓦對比明顯,突出殿堂莊嚴。東廂房上下兩層迴廊結構,與山門、鐘鼓樓、大殿及法堂連為一體。
牟尼殿
牟尼殿位於西廂房正中,殿高20.6米,供奉白玉牟尼佛一尊。屋頂為黃色琉璃瓦,與西廂房深灰色琉璃瓦對比明顯,突出殿堂莊嚴。西廂房上下兩層迴廊結構,與山門、鐘鼓樓、大殿及法堂連為一體。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殿高26米,廡殿重檐,內豎46根直徑0.72至0.8米、精心加工的柚木柱子,建築用木料達3000多立方米,大雄寶殿以銅瓦為頂。殿內供奉一尊15噸純銀鑄造的釋迦牟尼佛像。大殿底層為千人講經堂,地下為1000平方米的藏經庫,內將存放13萬片石刻藏經,以保後世流傳。大雄寶殿兩旁是東西廂房,有兩層雕梁廊道與整個寺院相連,廊道邊緣建有漢白玉蓮花立柱和圍欄。東廂房設觀音殿,內供高6.2米千年香樟獨木觀音像,西廂房設牟尼殿,內供高3.87米、重11噸,用整塊緬甸白玉雕刻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大雄寶殿殿前廣場正中,是新落成的福慧寶鼎。用白銅鑄造的福慧寶鼎,重15.5噸、高10.23米,矗立在重36噸、以整塊萬年青石雕刻而成的寶鼎基座上,寶鼎側面鑄有慧明大和尚親自撰寫的、詳細記載這座古寺歷史之傳承的銘文。
靜安寶塔
靜安寶塔,為7層平面方形,寶塔占地面積85平方米,建築面積952平方米,塔剎為金剛寶座塔樣式,青銅澆鑄,表面貼金。金佛殿座落於大雄寶殿後面的法堂最高層,仿宋代建築風格,柚木銅頂架構,殿內將供奉一尊兩噸重純金釋迦牟尼佛像。法堂東、西頂端20米高處,建有知恩閣和報恩閣,與廟前的鐘、鼓樓遙相呼應。
文化價值
僧人壽寧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 漢地佛教密宗 靜安寺在近代由禪宗趨向密教,1947年由子孫叢林改為十方選賢制叢林,即方丈不再由本寺和尚師徒繼承,而是向全國招聘,選賢能住持。1953年,當時的方丈持松法師在寺內設立真言密宗壇場,復興了自唐代以來失傳的漢地佛教密宗。寺院樓上設有密壇,掛有甚多曼茶羅。 靜安寺廟會 靜安寺廟會起源於一年一度的浴佛節。清光緒七年(1881年)重開,終於1963年。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 靜安佛學院 靜安佛學院建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太虛大師為首任院長。原金陵大學哲學系主任本光法師講授佛學概論、比較宗教學、唯識論等課程,道源法師講授「賢首教儀」,度寰法師講授因明學,林子青教授講印度佛教史,關德棟、陳詒先教授先後講國文,秀奇法師講授美術。學僧行後就讀者近百人。第二年,學僧自己創辦了《學僧天地》雜誌,除發表本院學僧研究文章外,為《學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師、佛教學者大醒、法尊、靄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主任季羨林、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等。因經費困難,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響。1948年初,靜安佛學院曾易名為靜安學苑。
破壞保護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向西擴張至靜安寺,租界當局迫令靜安寺遷移歷代祖師墳墓,並因築路而拆除寺內大雄寶殿西側房屋。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83年,靜安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之一。
交流訪問
1957年,持松法師率中國佛教代表團赴柬埔寨參加佛陀涅槃2500周年慶典,受到西哈努克親王接見。又赴尼泊爾參加在加德滿都召開之第四屆世界佛教大會,發表《我對佛教史籍整理的幾點意見》、《佛教研究工作計劃》,提出佛教應適應時代要求之主張。並訪問越南。隨後又赴緬甸和日本等國進行友好訪問。
1965年,持松法師帶團訪問印度尼西亞。1957年,接待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柬埔寨、泰國、緬甸、越南等七國僧侶代表團。為促進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1985年,靜安寺修復真言宗密壇期間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長安之路」訪問團參訪靜安寺,團長內海有昭、副團長靜慈圓、秘書長前有隆,贈送了部分密壇法器,使真言宗壇場得以較快恢復。同時建立了「持松法師紀念室」,陳列持松法師海內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
佛事活動
2015年4月5日清明節,靜安寺舉行超度法會,佛力超薦「11.15」火災遇難者。慧明大和尚親自主法,法師們虔誠誦經,慎終追遠。 20家24位遇難者的200多位親屬和親朋好友參加了超度法會。
2015年8月12日23時30分許,位於天津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發生特大爆炸。8月14日中午12時,靜安寺兩序大眾和有緣信眾居士一同為天津塘沽爆炸受難同胞舉行祈福法會,虔誠誦經。祈願此次災難中的遇難者蒙佛光明,早登淨土,往生蓮邦;受傷者能夠得佛哀愍,早獲健康,如意吉祥。
2015年12月31日晚,上海靜安寺舉辦2016元旦撞鐘祈福法會。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和遊客雲集上海靜安寺,為新年祈福,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歷代住持
智儼法師: 宋代靜安寺住持,有道行,人皆稱蝦子和尚。
仲依法師:仲依乃於嘉定年間(1208年—1224年)將靜安寺遷至法華鎮蘆浦湧泉(即西蘆浦沸井浜,也即今址)並於寺內築「講經台」,後成為「靜安八景」之一。
壽寧法師:字無為,號一庵,上海人,元末靜安寺住持,以詩名於世。
孚庵法師:清雍正年間,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
大海法師: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靜安寺內西北角有一株宋代銀杏,無故自焚。住持大海取殘存根斡,雕成十八羅漢、一尊韋陀,供奉於寺,剩餘部分則用於莊嚴其它法相,豐富了靜安寺佛教文化蘊藏。
鶴峰法師:(?—1883年)清末靜安寺住持。太平天國革命期間,靜安寺遭戰火毀壞,寺宇大部分成為斷壁殘恆,僅存一座大殿。光緒六年(1880年)住持鶴峰得邑人李朝觀、唐景星、杭州巨商胡雪岩、姚曦和著名藥店主人胡慶余等人資助,修復山門及各殿堂,於次年(1881年)四月初八日落成。自是靜安寺中興,寺貌改觀,有《重建靜安寺記》勒碑詳記其事。
正生法師:(1852年—1915年)清末曾任上海縣僧會司,職掌全縣佛寺教務。民國初,任全國佛教公會首任會長。光緒九年(1883)至民國四年(1915)為靜安寺住持。
琴芳法師:(生卒年月不祥)正生圓寂後,1915年2月至8月繼任靜安寺住持。
六根法師:(1884年—?)早年於靜安寺出家,1915年繼琴芳任靜安寺住持,無任何建樹。
常貴法師:(生卒年月不祥)曾任上海佛教公會會長。原住南市大王廟。1916年任靜安寺住持。1921年,他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以寺產積資增建三聖殿。
仰西 、谷雲、法一法師:(生卒年月不祥)於1923年至1927年,依次先後住持靜安寺。
志法(?—1933),志汶法師(?—1941年):志法、志汶師兄弟,均早年在靜安寺出家。1927年至1930年,志汶任靜安寺住持。1930年至1933年志法任靜安寺住持。1933年志法圓寂後,志汶又於1933年至1941年第二次復任住持。二人任期內因寺產糾紛,均受到公眾非議。志汶還曾以捐餉助軍為名,呈請出賣寺產,引起多年訴訟,貽害後世。
德悟法師:(1920年—2011年 )俗姓蔣。8歲至靜安寺從志汶法師出家。1942年,住持志汶法師圓寂,秉師遺志,繼任靜安寺住持。德悟在任住持期間,與監院密迦法師共同着力整頓寺務。並建成靜安寺佛學院,太虛大師任院長。德悟重視教育事業,先後建成靜安寺小學和南翔村學校。將靜安寺改制為十方叢林。1984年靜安寺恢復開放,德悟是修復委員會主要成員之一,1985年起任都監,1996年起任靜安寺寺務委員會主任。
持松法師: (1894年-1972年)一代密宗大德、學者、書畫家、著名愛國高僧。法名密林,字持松,亦號師奘沙門。1947年,上海靜安寺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被公推為首任住持,兼靜安佛學院院長。1953年,他於寺內設真言宗壇場。持松法師生平著作等身,講經弘法,幾無虛日,另有年譜付梓。
淦泉法師:(1914年—1992年)佛教學者、佛學教育家。1984年,靜安寺修復開放後,1985年—1987年任靜安寺住持。為上海佛學院的恢復與建設,為靜安寺的修復與中興,嘔心瀝血,焚膏繼晷,作出了奉獻。
度寰法師:(1905年—1988)俗姓陳,名應新,1952年,任靜安寺堂主,隨方丈持松法師學密。1987年,繼任靜安寺方丈,為修復靜安寺作出了自已的貢獻。
真禪法師:(1916年—1995年)字妙悟,號昌悟。1949年,至上海靜安寺參加孔雀明王法會,聆聽持松法師講《孔雀明王經》。1988年9月,兼任靜安寺住持。
慧明法師:1995年底,調來靜安寺任監院。2000年12月,任靜安寺住持。
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
7:30-17:00,香期:4:30-17:00開放。
交通信息
A:公交842、321、40、93、113 B:公交830、927、113、40、15、321、323、824 C:公交15、45、838、927、830、94、315、327 D:公交37、330(37路夜宵線)、20、323、76、57 E:公交37、330(37路夜宵線)、20 F:各機場專線 G:公交21 H:公交825 另:地鐵二號線、七號線分別有靜安寺站。 上海靜安寺位於上海市中心繁華的南京路上,寺前為南京西路,寺後為愚園路,毗鄰華山路。交通便利,地鐵二號線、七號線、各路公交、機場專線等近在咫尺。
地理位置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686號。
安全事故
2017年3月5日,靜安寺大鐘墜落,一名女遊客腿部被砸傷。
視頻
上海市中心的靜安寺
【千年古剎·靜安寺】簡介視頻·精編小碼流版
參考文獻
- ↑ 充滿歷史底蘊的經典柚木建築—上海靜安古寺宇力木業
- ↑ 靜安寺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