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志·卷二·禮樂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唐書·志·卷二·禮樂二出自《新唐書》,此書是北宋時期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新唐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1]
原文
禮樂二
六曰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帥進饌者奉饌,各陳於內壝門外。謁 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太官令引饌入門,各至其陛。祝史俱 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諸太祝迎饌於壇上。司徒、太官令俱降自東 陛以出。又進設外官、眾星之饌。皇帝詣罍洗,盥手,洗爵,升壇自南陛。司徒升 自東陛,立於尊所。齋郎奉俎從升,立於司徒後。皇帝詣上帝尊所,執尊者舉冪, 侍中贊酌泛齊,進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立。
太祝持版進於神右, 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皇 帝再拜。詣配帝酒尊所,執尊者舉冪,侍中取爵於坫以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泛 齊,進高祖神堯皇帝前,東向跪,奠;興,少退,立。太祝持版進於左,北向跪, 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於高祖神堯皇帝。」 皇帝再拜。進昊天上帝前,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 授侍中以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興。太祝各帥齋郎 進俎。太祝減神前胙肉,共置一俎,授司徒以進,皇帝受以授左右。皇帝跪,取爵, 遂飲,卒爵。侍中進,受虛爵,復於坫。皇帝俯伏,興,再拜,降自南陛,復於位。 文舞出,武舞入。初,皇帝將復位,謁者引太尉詣罍洗,盥手,洗瓠爵,自東陛升 壇,詣昊天上帝著尊所,執尊者舉冪,太尉酌醴齊,進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 興,再拜。詣配帝犧尊所,取爵於坫,酌醴齊,進高祖神堯皇帝前,東向跪,奠爵; 興,再拜。
進昊天上帝前,北向立。諸太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進於右,西 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虛爵,復於坫。太尉 再拜,降,復位。初,太尉獻將畢,謁者引光祿卿詣罍洗,盥手,洗瓠爵,升,酌 盎齊。終獻如亞獻。太尉將升獻,謁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獻官,詣罍 洗,盥手,洗瓠爵,各由其陛升,酌泛齊,進,跪奠於神前。初,第一等獻官將升, 謁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盥、洗,各由其陛升壇,詣第二等內官酒尊所,酌醍 齊以獻。贊者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外官酒尊所,酌清酒以獻。贊者四 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眾星酒尊所,酌昔酒以獻。其祝史、齋郎酌酒助 奠,皆如內官。
上下諸祝各進,跪,徹豆,還尊所。奉禮郎曰:「賜胙。」贊者曰: 「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大常卿前奏:「請再拜。」皇帝再拜。奉禮郎曰: 「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作一成。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燎位。」皇帝就 位,南向立。上下諸祝各執篚,取玉、幣、祝版、禮物以上。齋郎以俎載牲體、稷、 黍飯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壇,詣柴壇,自南陛登,以幣、祝版、饌物置於柴上。戶 內諸祝又以內官以下禮幣皆從燎。奉禮郎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 火。半柴,太常卿前曰:「禮畢。」皇帝還大次,出中壝門,殿中監前受鎮珪,以 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珪。皇帝入次,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 從禮群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者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奉禮郎曰:「再 拜。」御史以下皆再拜,出。工人、二舞以次出。
若宗廟,曰饋食。皇帝既升,祼,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 西向南上。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獻祖之俎。太官引饌入自正門,至於太 階。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阼階以出。諸太祝迎饌於階上設之,乃取蕭、稷、 黍擩於脂,燔於爐。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阼階,詣獻祖尊彝所, 執尊者舉冪,侍中贊酌泛齊,進獻祖前,北向跪,奠爵。又詣尊所,侍中取爵於坫 以進,酌泛齊,進神前,北向跪,奠爵,退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右,東面跪,讀祝 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於獻祖宣皇帝、祖妣 宣莊皇后張氏。」皇帝再拜,又再拜。奠,詣懿祖尊彝,酌泛齊,進神前,南向跪, 奠爵,少西,俯伏,興。
又醉泛齊,進神前,南向跪,奠爵,少東,退立。祝史西 面跪,讀祝文。皇帝再拜,又再拜。次奠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 睿宗,皆如懿祖。乃詣東序,西向立。司徒升自阼階,立於前楹間,北面東上。諸 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以進。皇帝再拜,受爵,跪, 祭酒、啐酒,奠爵,俯伏,興。諸太祝各帥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三牲胙肉,共置 一俎上,以黍、稷飯共置一籩,授司徒以進;太祝又以胙肉授司徒以進。皇帝每受, 以授左右,乃跪取爵,飲,卒爵。侍中進,受虛爵,以授太祝,復於坫。皇帝降自 阼階,復於版位。文舞出,武舞入。初,皇帝將復位,太尉詣罍洗,盥手,洗爵, 升自阼階,詣獻祖尊彝所,酌醴齊進神前,北向跪,奠爵,少東,興,再拜。又取 爵於坫,酌醴齊進神前,北向跪,奠爵,少西,北向再拜。次奠懿祖、太祖、代祖、 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如獻祖。乃詣東序,西向立。諸太祝各以爵酌福酒, 合置一爵,太祝持爵進於左,北向立。
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 祝進,受爵,復於坫。太尉興,再拜,復於位。初,太尉獻將畢,謁者引光祿卿詣 罍洗,盥、洗,升,酌盎齊。終獻如亞獻。諸太祝各進。徹豆,還尊所。奉禮郎曰: 「賜胙。」贊者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請再拜。」皇 帝再拜。奉禮郎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一成止。太常卿前曰:「禮 畢。」皇帝出門,殿中監前受鎮珪。通事舍人、謁者、贊引各引享官、九廟子孫及 從享群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奉禮郎曰:「再 拜。」御史以下皆再拜以出。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廟令與太祝、宮闈令帥腰輿升, 納神主。其祝版燔於齋坊。
七祀,各因其時享:司命、戶以春,灶以夏,中霤以季夏土王之日,門、厲以 秋,行以冬。
時享之日,太廟令布神席於廟庭西門之內道南,東向北上;設酒尊於東南,罍 洗又於東南。太廟令、良愬令實尊篚,太官丞引饌,光祿卿升,終獻,獻官乃即事, 一獻而止。其配享功臣,各位於其廟室太階之東,少南,西向,以北為上。壺尊二 於座左,設洗於終獻洗東南,北向。以太官令奉饌,廟享已亞獻,然後獻官即事, 而助奠者分奠,一獻而止。
此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圓丘、孟冬祫於太廟之禮,在乎壇壝、宗廟之間,禮盛而 物備者莫過乎此也。其壇堂之上下、壝門之內外、次位之尊卑與其向立之方、出入 降登之節,大抵可推而見,其盛且備者如此,則其小且略者又可推而知也。
至於壇臽、神位、尊爵、玉幣、籩豆、簋簠、牲牢、冊祝之數皆略依古。
四成,而成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而五減之,至於五丈,而十有二陛者, 圓丘也。八觚三成,成高四尺,上廣十有六步,設八陛,上陛廣八尺,中陛一丈, 下陛丈有二尺者,方丘也。高、廣皆四丈者,神州之壇也。其廣皆四丈,而高八尺 者青帝、七尺者赤帝、五尺者黃帝、九尺者白帝、六尺者黑帝之壇也。廣四丈,高 八尺者,朝日之壇也。為坎深三尺,縱廣四丈,壇於其中,高一尺,方廣四丈者, 夕月之壇也。廣五丈,以五土為之者,社稷之壇也。高尺,廣丈,蠟壇也。高五尺, 周四十步者,先農、先蠶之壇也。其高皆三尺,廣皆丈者,小祀之壇也。岳鎮、海 瀆祭於其廟,無廟則為之壇於坎,廣一丈,四向為陛者,海瀆之壇也。廣二丈五尺, 高三尺,四出陛者,古帝王之壇也。廣一丈,高一丈二尺,戶方六尺者,大祀之燎 壇也。廣八尺,高一丈,戶方三尺者,中祀之燎壇也。廣五尺,戶方二尺者,小祀 之燎壇也。皆開上南出。瘞坎皆在內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壇 臽之制也。
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高祖神堯皇帝配。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 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紀及大明、夜明在壇之第一 等。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並差在行位前。余內官諸 坐及五星、十二辰、河漢四十九坐,在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間。中官、市垣、帝座、 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攝提、太微、五帝、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 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其餘中官一百四十 二座皆在第三等十二陛之間。外官一百五在內壝之內,眾星三百六十在內壝之外。
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以高祖神堯皇帝配,五帝在四方之陛。孟夏雩,祀昊 天上帝,以太宗文武聖皇帝配,五方帝在第一等,五帝在第二等,五官在壇下之東 南。季秋祀昊天上帝,以睿宗大聖真皇帝配,五方帝在五室,五帝各在其左,五官 在庭,各依其方。立春祀青帝,以太皞氏配,歲星、三辰在壇下之東北,七宿在西 北,句芒在東南。立夏祀赤帝,以神農氏配,熒惑、三辰、七宿、祝融氏位如青帝。 季夏土王之日祀黃帝,以軒轅氏配,鎮星、后土氏之位如赤帝。立秋祀白帝,以少 昊氏配,太白、三辰、七宿、蓐收之位如赤帝。立冬祀黑帝,以顓頊氏配,辰星、 三辰、七宿、玄冥氏之位如白帝。
蜡祭百神,大明、夜明在壇上,神農、伊耆各在 其壇上,后稷在壇東,五官、田畯各在其方,五星、十二次、二十八宿、五方之岳 鎮、海瀆、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井泉各在其方之壇,龍、麟、硃鳥、 騶虞、玄武、鱗、羽、裸、毛、介、水墉、坊、郵表叕、於菟、貓各在其方壇之 後。夏至祭皇地祇,以高祖配,五方之岳鎮、海瀆、原隰、丘陵、墳衍在內壝之內, 各居其方,而中嶽以下在西南。孟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配。社以后土,稷以后稷 配。吉亥祭神農,以后稷配,而朝日、夕月無配。席,尊者以槁秸,卑者以莞。此 神位之序也。
以大尊實泛齊,著尊實醴齊,犧尊實盎齊,山罍實酒,皆二;以象尊實醍齊, 壺尊實沈齊,皆二;山罍實酒四:以祀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地祇。以著尊實泛 齊,牲尊實醴齊,象尊實盎齊,山罍實酒,皆二,以祀配帝。以著尊二實醴齊,以 祀內官。以犧尊二實盎齊,以祀中官。以象尊二實醍齊,以祀外官。以壺尊二實昔 酒,以祀眾星、日、月。以上皆有坫。迎氣,五方帝、五人帝以六尊,惟山罍皆減 上帝之半。五方帝大享於明堂,太尊、著尊、牜羲尊、山罍各二。五方帝從祀於圓 丘,以太尊實泛齊,皆二。五人帝從享於明堂,以著尊實醴齊,皆二。日、月,以 太尊實醴齊,著尊實盎齊,皆二,以山罍實酒一。
從祀於圓丘,以太尊二實泛齊。 神州地祇從祀於方丘,以太尊二實泛齊。五官、五星、三辰、后稷,以象尊實醍齊; 七宿,以壺尊實沈齊,皆二。蜡祭,神農、伊耆氏,以著尊皆二實盎齊。田畯、龍、 麟、硃鳥、騶虞、玄武,以壺尊實沈齊。鱗、羽、裸、毛、介、丘陵、墳衍、原隰、 井泉、水墉、坊、郵表叕、虎、貓、昆蟲、以散尊實清酒,皆二。岳鎮、海瀆, 以山尊實醍齊。山、川、林、澤,以蜃尊實沈齊,皆二。伊耆氏以上皆有坫。太社, 以太罍實醍齊,著尊實盎齊,皆二;山罍一。太稷,后稷氏亦如之。其餘中祀,皆 以犧尊實醍齊,象尊實盎齊,山罍實酒,皆二,小祀,皆以象尊二實醍齊。宗廟祫 享,室以斝彝實明水,黃彝實鬯,皆一;犧尊實泛齊,象尊實醴齊,著尊實盎齊, 山罍實酒,皆二,設堂上。
壺尊實醍齊,大尊實沈齊,山罍實酒,皆二,設堂下。 禘享,雞彝、鳥彝一。時享,春、夏室以雞彝、鳥彝一,秋、冬以斝彝、黃彝一, 皆有坫。七祀及功臣配享,以壺尊二實醍齊。別廟之享,春、夏以雞彝實明水,鳥 彝實鬯,皆一;牲尊實醴齊,象尊實盎齊,山罍實酒,皆二。秋、冬以斝彝、黃彝, 皆一;著尊、壺尊、山罍皆二。太子之廟,以犧尊實醴齊,象尊實盎齊,山罍實酒, 皆二。凡祀,五齊之上尊,必皆實明水;山罍之上尊,必皆實明酒;小祀之上尊, 亦實明水。此尊爵之數也。
冬至,祀昊天上帝以蒼璧。上辛,明堂以四圭有邸,與配帝之幣皆以蒼,內官 以下幣如方色。皇地祇以黃琮,與配帝之幣皆以黃。青帝以青圭,亦帝以赤璋,黃 帝以黃琮,白帝以白琥,黑帝以黑璜;幣如其玉。日以圭、璧,幣以青;月以圭、 璧,幣以白。神州、社、稷以兩圭有邸,幣以黑;岳鎮、海瀆以兩圭有邸,幣如其 方色。神農之幣以赤,伊耆以黑,五星以方色,先農之幣以青,先蠶之幣以黑,配 坐皆如之。它祀幣皆以白,其長丈八尺。此玉、幣之制也。
冬至祀圓丘,昊天上帝、配帝,籩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 五方上帝、大明、夜明,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一、俎一。五星、十二辰、 河漢及內官、中官,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外官眾星,籩、豆、簋、簠、 俎各一。正月上辛,祈谷圓丘,昊天、配帝、五方帝,如冬至。孟夏雩祀圓丘,昊 天、配帝、五方帝,如冬至。五人帝,籩四、豆四、簋一、簠一、俎一。五官,籩 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季秋大享明堂,如雩祀。立春祀青帝及太昊氏,籩 豆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歲星、三辰、句芒、七宿,籩二、豆二、簋 一、簠一、俎一。其赤帝、黃帝、白帝、黑帝皆如之。礻昔祭百神,大明、夜明, 籩十、豆十、簋一、簠一、一、俎一。
神農、伊耆,籩、豆各四,簋、簠、、 俎各一。五星、十二辰、后稷、五方田畯、岳鎮、海瀆、二十八宿、五方山林川澤, 籩、豆各二,簋、簠、俎各一。丘陵、填衍、原隰、龍、麟、硃鳥、白虎、玄武、 鱗、羽、毛、介、於菟等,籩、豆各一,簋、簠、俎各一。又井泉,籩、豆各一, 簋、簠、俎各一。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籩十、豆十、簋一、簠一、一、俎一。 四時祭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籩八、豆八、簋一、簠一、 俎一。夏至祭方丘,皇地礻氏及配帝,豆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神州, 籩四、豆四、簋一、簠一、一、俎一。其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及五方山川林 澤,籩二、豆二,簋、簠、俎各一。孟冬祭神州及配帝,籩豆皆十二、簋一、一、 一、俎一。春、秋祭太社、太稷及配坐,籩豆皆十、簋二、簠二、鈃三、俎三。 四時祭馬祖、馬社、先牧、馬步,籩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時享太廟,每室 籩豆皆十二、簋二、簠二、三、鈃三、俎三。七祀,籩二、豆二、簋二、簠二、 俎一。祫享、功臣配享,如七祀。孟春祭帝社及配坐,籩豆皆十、簋二、簋二、 三、鈃三、俎三。季春祭先蠶,籩豆皆十、簋二、簠二、三、鈃三、俎三。孟冬 祭司寒,籩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春、秋釋奠於孔宣父,先聖、先師,籩十、 豆十、簋二、簠二、三、鈃三、俎三;若從祀,籩豆皆二、簋一、簠一、俎一。
春、秋釋奠於齊太公、留侯,籩豆皆十、簋二、簠二、三、鈃三、俎三、仲春祭 五龍,籩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四時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各籩豆十、 簋二、簠二、俎三。三年祭先代帝王及配坐,籩豆皆十、簋二、簠二、俎三。州縣 祭社、稷、先聖,釋奠於先師,籩豆皆八、簋二、簠二、俎三。籩以石鹽、槁魚、 棗、栗、榛、菱芡之實、鹿脯、白餅、黑餅、糗餌、粉騑。豆以菲菹盆棨、菁菹 鹿棨、芹菹兔棨、芹菹魚棨、脾析菹豚胉。嵒食、糝食。中祀之籩無糗餌、粉棨, 豆無嵒食、糝食。小祀之籩無白餅、黑餅、豆無脾析菹豚胉。凡用皆四者,籩以石 鹽、棗實、栗黃、鹿脯;豆以芹菹兔棨、菁菹鹿棨。用皆二者,籩以栗黃、牛脯。 豆以葵菹鹿棨。用皆一者,籩以牛脯,豆以鹿。用牛脯者,通以羊。凡簠、簋皆一 者,簋以稷,簠以黍。用皆二者,簋以黍、稷,簠以稻、粱。實以大羹,鈃以肉 羹。此籩、豆、簠、簋、、鈃之實也。
昊天上帝,蒼犢;五方帝,方色犢;大明,青犢;夜明,白犢;神州地祇黑犢。 配帝之犢:天以蒼,地以黃,神州以黑,皆一。宗廟、太社、太稷、帝社、先蠶、 古帝王、岳鎮、海瀆,皆太牢;社、稷之牲以黑;五官、五星、三辰、七宿,皆少 牢。蜡祭:神農氏、伊耆氏,少牢;后稷及五方、十二次、五官、五田畯、五嶽、 四鎮、海瀆、日、月,方以犢二;星辰以降,方皆少牢五;井泉皆羊一。非順成之 方則闕。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馬祖、先牧、馬社、馬步, 皆羊一。司寒,黑牲一。凡牲在滌,大祀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養而不卜。 無方色則用純,必有副焉。省牲而犢鳴,則免之而用副。禁其棰柎,死則瘞之,創 病者請代犢,告祈之牲不養。凡祀,皆以其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 牲,祝史以豆斂毛血置饌所,祭則奉之以入,遂亨之。肉載以俎,皆升右胖體十一: 前節三,肩、臂、臑;後節二,肫、胳;正脊一,脡泚一,橫脊一,正脅一,短脅 一,代脅一,皆併骨。別祭用太牢者,酒二斗,脯一段,棨四合;用少牢者,酒減 半。此牲牢之別也。
祝版,其長一尺一分,廣八寸,厚二分,其木梓、楸。凡大祀、中祀,署版必 拜。皇帝親祠,至大次,郊社令以祝版進署,受以出,奠於坫。宗廟則太廟令進之。 若有司攝事,則進而御署,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以出。皇后親祠, 則郊社令預送內侍,享前一日進署,後北向再拜,近侍奉以出,授內侍送享所。享 日之平明,女祝奠於坫。此冊祝之制也。[2]
作品編纂
《新唐書》主要作者宋祁、歐陽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學家。宋祁及其兄宋庠,在當時有「二宋」之稱,宋人《東軒筆錄》說宋祁「博學能文,天資蘊籍」;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為其特長。
參加編撰《新唐書》的其它作者,也都為北宋時期名家高手。宋仁宗嘉佑年間曾公亮《進新唐書表》中所列之范鎮、王疇、宋敏求、劉羲叟等,都是當時文壇知名人物。范鎮曾為翰林學士,文筆流暢,有《東齋紀事》等百餘卷流傳於世。王疇文辭嚴麗,一向為世所稱。宋敏求為北宋一代掌故大家,富於藏書,曾編《唐大詔令集》和《長安志》,對唐史十分熟悉。劉羲叟是著名天文學家,後來曾助司馬光編《資治通鑑》,《新唐書》用這些人主筆,自然文采粲然,體例嚴謹。另一方面,宋、歐等人在修《新唐書》時,態度也很認真。歐陽修負責〈本紀〉、〈志〉、〈表〉部分,撰稿六、七年。宋祁的〈列傳〉部分時間更長,前後長達十餘年。認真謹嚴的態度,體例和筆法、風格上顯得比《舊唐書》完整嚴謹得多。另外,《新唐書》在列傳的標名上也作了歸納整理,如把少數民族仕唐將領合併到「諸夷蕃將傳」中;把割據的藩鎮也歸到一起來寫等等。這樣,就使得眉目更為清楚。 《新唐書》以清新質樸的語言特點為後世人賞識。也有了巨大的影響。[3]
作品影響
《新唐書》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志》、《選舉志》,系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自司馬遷創紀、表、志、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復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制,這也是《新唐書》在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功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