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夏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夏卿(蠟塑像)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呂夏卿(1015~1068年),字縉叔,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北宋大臣,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生。慶曆二年(1042年),呂夏卿和他的哥哥呂喬卿同榜登進士[1],(清乾隆《晉江縣誌》卷八),他被任命為廣南東路(今廣東省)高要縣主簿,又調任江南東路(今江蘇省)江寧縣尉。當時,宋祁、歐陽修正在編寫《新唐書》,就推薦呂夏卿參加。

成就

當時翰林學士歐陽修對夏卿的文才十分賞識和器重,曾作詩稱讚夏卿:"去年柬書來上國,欲以文字驚眾人。駑駘群馬斂足避,天衢讓路先麒麟。"

慶曆五年,歐陽修和宋祁奉詔編修《新唐書》,聯名推薦他參加。

皇佑元年(1049),夏卿被命為編修,參加《新唐書》的編纂工作。《新唐書》工程浩大,歷時17年才完成。據清乾隆泉州府志》載:"凡預載筆者,皆一時高選,前後十餘人,遷徙不常,惟夏卿與范鎮自發凡訖於竣事。"歐陽修還請他往西京查閱校對唐、五代的奏牘案簿,《新唐書》中的宗室、宰相兩個世系表[2],就是他親自反覆校閱有關資料編成的。同時,他又根據所掌握的大量資料,編纂《新書紀志傳義例》,並"摘其中繁文闕誤目",編成《唐書直筆新例》和《唐兵志》。他又搜集全國許多碑刻和歷代氏族譜志,分別編成《唐文獻信考》,《古今系表》。由於他在中國的史學上做出不少貢獻,《宋史》呂夏卿本傳給予很高的評價:"夏卿學長於史,貫穿唐事,博採傳記雜說數百家,折衷整比;又精通譜學,創為世系諸表,於《新唐書》最有功雲。"《新唐書》告成後,他即遷調直秘閣,同知禮院。

夏卿不但善於治史,而且對於國家政事也頗有見地。宋仁宗在選用大臣時,曾向他徵求治理國家的意見。他即向仁宗面陳"時務五事",並說:"天下之勢,不能常安,當於未然之前救其弊,事至而圖之,恐無及已。"他還向仁宗建議恢復兵屯制度,以為鞏固邊防的根本。他所提策略和意見,受到仁宗的重視,都被採用。英宗即位後,夏卿改任史館檢討,同修起居注、知制誥。面對西、北二邊境的安定問題,英宗徵詢夏卿的意見。夏卿懇切地回答說:"兩朝不惜金帛以和邊,脫民鋒鏑之禍,古未有也。願勿失前好。"

視頻

呂夏卿 相關視頻

看看在北宋時期,你將會是哪「國」人?
宋朝時期北宋的最後一個盛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