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文創作的出位之思(谷曉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文創作的出位之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散文創作的出位之思》中國當代作家谷曉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散文創作的出位之思

此題目非散文文體的出位,也非散文真實到虛構的出位。也許近一個月在整理文稿、詩稿使然,突然迸發了寫散文的念頭,也來個多角度、多視角地抒發內涵,與時俱進。

想想近四年來,在「為你寫詩」平台,依圖所配近九百首現代詩、律詩絕句,填寫詞牌……把詩的韻、詩的美、詩的意境,全部鋪展在文字中。

一幅彎彎的月亮美圖,會引發眾多詩人的遐想,情思、夢的述說、天文鏡像、大自然的日月輪迴……一百人為此圖配詩,就會出現一百個哈姆雷特,一百個哈姆雷特之說。

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所思所想所得到的感悟不同,就會衍生出眾多不一樣的詩句、詩韻。

而散文創作中所表述意境的美,經常會用排比、比喻、擬人、誇張、引用、聯想、想象等修辭手法,以達到以情動人。語言優美典雅,字裡行間道出了作者的感情充沛,語言優美,寫法靈活,真實地反映了時代背景下的真實生活。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寫到了秋月:"我重複回到現實的景色,輕裹在雲錦之中的秋月,像一個遍體蒙紗的女郎,她那團圓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時她冪弦的顏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跡,又使人疑是送喪的麗姝。所以我曾說:'秋月呀?我不盼望你團圓。'"

冰心在《往事》中寫到:"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無可比擬!仿佛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地明艷,卻不飛揚妖冶,是低眉垂袖,瓔珞矜嚴。"

眾多文學大家對明月的沉思、遐想各異,他們採用的細描不僅注重神似,同時注重形似。而採用的細描形容、比喻、誇張、象徵的手法。

李商隱:"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江水之聲,觸動心中之情,落筆即興。可見,在名家的視野中,以情寫景,以景抒情,直抒胸臆。

同是秋色映簾,在文人的筆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他們從另一個視角,領略着秋的別樣美景。李白的《秋山秋水中》,感受着秋天的逸興湍飛,秋高氣爽,宜人的秋色直入筆底。「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看來,散文中的情感抒發,從不同的視角寫意,真是猶一幅幅美畫,令人酣暢淋漓,在字裡行間向讀者展示着不一樣的美韻和心境。

我想,詩歌和散文是兩種不同文學體裁形式。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之處是都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互為感化傳遞。以寫景襯托情感自然流露,恣意揮灑。不同之處在於,散文不拘泥於規則、韻律、平仄、詞性詞義等。

那我們就循着詩的軌跡,也從寫詩的不同角度,去挖掘散文的深刻內涵,多視角地咀嚼生活,感悟人生。同一個天,同一個地,「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對生活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對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一千個人就有可能有一千種對生活的不同感悟。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書寫着不一樣的景,情在景中娓娓道來……[1]

作者簡介

谷曉梅,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天津河西區作協會員,發表各類詩作八百多首,有文章在網刊、紙刊刊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