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拒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拒馬 是一種木製的可以移動的障礙物,是一種障礙器材。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馬[1],即將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鑲嵌帶刃、刺。當時用以堵門,阻止行人通過,後來用於戰鬥,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

簡介

古代作戰中使用的一種能移動的障礙物,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將槍頭穿在橫木上,使槍尖向外,設於要害處,主要用以防禦騎兵突擊,故名拒馬槍。原木粗約60cm,槍使用3m左右的普通槍。在攻城戰和野戰也常使用這種拒馬槍。野戰時,多用在防禦一方,作為構築陣地時的輔助設施來使用,也常用來封鎖道路。

北宋武經總要》中所記載的一種拒馬木槍。這種拒馬槍,就是到了以戰車為主來對付騎兵衝鋒的明代,仍然普遍使用。拒馬木槍是把三支槍捆在一起的一種障礙物,不使用時,可以收成一根,所以在運輸方面比拒馬槍方便。槍的兩端是尖而銳的鐵製鋒刃,槍柄為木製,上面帶有連接多個拒馬木槍用的鐵鏈。使用時,把其中一支槍插入地面,用鐵鏈把幾支拒馬槍相互連接在一起,用以阻擋敵人的攻擊。在修築臨時防禦陣地時,不僅設置簡便迅速,而且有很強的防禦能力。

特點

拒馬一種移動式築城障礙物。因古代用其防騎兵而得名。中國古代兵書六韜·虎韜》中就有用拒馬布陣設營的記載。現代拒馬用以防步兵、防坦克和防登陸工具[2]。有矩形、菱形和三角形3種。用木材、竹材、型鋼、鋼筋混凝土等製成,防步兵拒馬還張設有刺鐵絲。多為預先製作,臨時設置。它具有製作簡單、運輸方便、設置迅速等特點。

記載

通典·兵五》引《衛公兵法·攻守戰具》:「拒馬槍,以木徑二尺,長短隨事,十字鑿孔,縱橫安檢,長一丈,銳其端,可以塞城中門巷要路,人馬不得奔馳。」

宋史·郭諮傳》:「康定西征,諮上戰略,獻拒馬槍陣法。」

在明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就記載有三支槍組合起來的這種便於攜帶的拒馬槍。

作用

由於攻堅作業時,騎兵部隊很難助攻,但守方隨時有可能以騎兵迅速衝出城,快速消滅攻城部隊,因之,防範城內騎兵的突襲只能仰賴一些障礙物,而拒馬槍就是其中一種,利用一支較粗的軸木,將槍穿插其中,以防止馬的衝擊。古時打仗,盾兵立盾,槍兵從盾間刺馬兵,馬兵速度越快,撞上長槍死得越慘,馬兵必死無疑,古時稱此為拒馬戰術

類別

矩形拒馬是用一根長3米的橫杆(多為木、竹),將3個十字形腳架並列連接在一起,四周張設有刺鐵絲而構成的防步兵障礙物。多用以阻塞道路、街巷、障礙物中的通路和加強其他障礙物。

菱形拒馬有防坦克、防步兵和防登陸工具的3種。

坦克菱形拒馬一般用3根2米長的型鋼(或鋼筋混凝土構件)成十字形交叉連接而成。設置時成3~4列交錯配置。為防止敵人移動,可將拒馬用有刺鐵絲互相連接或用樁將其固定在地面上。

防步兵菱形拒馬是用3根兩端削尖的小圓木互相垂直地綑紮成骨架,並在小圓木尖端張設有刺鐵絲而製成。用以封閉通路時,小圓木長1.5米;用以堵塞塹壕、交通壕時,小圓木長1~1.2米。

防登陸工具菱形拒馬是用3根2~3米長的型鋼製作的,其結構與防坦克菱形拒馬相同。為了能刺穿敵登陸工具的底部,型末端可製成尖形。

三角形拒馬是用木、竹、角鋼等材料製成三角形骨架,並張設有刺鐵絲而成。用於防步兵的,適於設置在小於15°的斜坡上;用於防登陸兵和登陸工具的,通常設置在高潮水深不大於2米、土質堅硬的淺水地域或海灘上。為增加其穩定性,拒馬中可填充石塊或混凝土塊等重物。

視頻

拒馬 相關視頻

「反坦克拒馬」是如何阻礙坦克行進的?為什麼坦克見了都要繞道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