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安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安瀾 (1904年一1942年),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國民黨第200師師長、第19軍73旅旅長、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戴安瀾
衍功
本名 炳陽
出生 1904年(甲辰年)11月25日
安徽省無為縣洪巷鄉
逝世 緬甸北部茅邦村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國民黨第200師師長、第19軍73旅旅長、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信仰 三民主義

戴安瀾 (1904年一1942年),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1]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國民黨第200師師長、第19軍73旅旅長、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黃埔系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2] 。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3] 。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

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中華民國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台兒莊戰役部分戰功(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里集)、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屬武漢會戰)、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屬

徐州會戰)、攻克崑崙關/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屬崑崙關戰役)等戰功,因崑崙關一役獲得蔣中正"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讚譽。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生平績事

  • 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黃埔第3期畢業。
  • 1926年參加北伐。
  • 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
  • 在1938年的魯南會戰中,曾率部在中艾山與日軍激戰4晝夜,因戰功卓著,升任89師副師長。同年8月,參加武漢會戰。
  • 1939年升任國民黨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參加桂南會戰。在崑崙關大戰中,戴安瀾指揮有方,重傷不下火線,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取得重大勝利。
  • 1942年3月,戴安瀾奉命率部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戰。同古保衛戰打響以後,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雖是孤軍作戰,後援困難,但師長戴安瀾決心誓死抵

御到底。他在給夫人的信中寫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

死,事極光榮。」他帶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全

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仿,誓與同古共存亡。敵人的猛烈進攻,造成傷亡猛增,掩體被毀。戴安瀾指揮將士利用殘垣斷壁、炸彈坑繼續抵抗。他還採取百米決鬥術,等攻

擊的敵人到達50米處時,才從戰壕里一躍而出,或用手榴彈集中投擲,或用刺刀進行肉搏。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以高昂的鬥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

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

  • 1942年5月18日戴安瀾在掩護大部隊撤退過程中遭敵襲擊,在對日軍進行反衝鋒的時候,被日軍機槍子彈射中了胸腹部,身後將士趕緊將其救起,身負重傷。由於緬北復

雜的地形和連綿的陰雨,戴安瀾終因缺乏藥物醫治,傷口化膿潰爛,在緬北距祖國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壯烈殉國,時年38歲。

  • 1942年7月31日,戴安瀾將軍國葬儀式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毛澤東題贈了輓詞「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題寫了輓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青山忠骨

  • 1943年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於蕪湖故里。
  • 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為紀念戴安瀾將軍,蕪湖市人民政府於1979年重新整修墓地,並樹立了石碑。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戴安瀾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

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