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名字叫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名字叫紅》是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8年。該小說講述16世紀末,離家12年的青年黑終於回到他的故鄉——伊斯坦布爾,迎接他歸來的除了愛情,還有接踵而來的謀殺案。

一位細密的畫家失蹤了,奉命為蘇丹繪製抄本的長者也慘遭殺害。蘇丹要求在三天內查出結果,而線索,藏在圖畫某處。作品以巧妙的後現代敘事,用一件發生在伊斯蘭世界的謀殺案件作為故事主軸,以貌似偵探小說的結構性線索展開故事,實則是在講述一段古老的奧斯曼藝術史的往事,由衝突、痛苦、共存三個不同的層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討生命與藝術的存在意義及信仰的衝突,呈現給讀者的是關於「文明衝突」的理性思考以及關於全球化語境中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歷史性解讀。

《我的名字叫紅》獲得歐洲發現獎、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法國文學獎、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和都柏林文學獎在內的歐洲三大文學獎項。[1]

內容簡介

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爾,國王蘇丹秘密委制一本偉大的書,頌揚他與他帝國的榮耀。他找來當時最優秀的四位細密畫家——高雅先生、「蝴蝶」、「鸛鳥」和「橄欖」——以歐洲的風格為此書作畫。在原教旨主義盛行的當時,這是一項危險的計劃,被視為異教主義。為此,畫家們只有暗中進行繪畫。

此時,離家十二年的青年黑回到他的故鄉,並與他深愛的初戀情人、姨表妹謝庫瑞重逢,而黑的姨父正是奉命為蘇丹繪製抄本的長者。不久,秘密作畫者之一的高雅先生被發現死於深井中。隨後,黑的姨父也慘遭殺害。兇手究竟是誰?蘇丹要求黑與反對繪製該書的畫坊總監奧斯曼大師在三天內查出結果,否則全體受罰。而線索就藏在書中未完成的圖畫某處……在眾人合力下,他們找出了兇手——「橄欖」。「橄欖」在逃竄途中被黑的情敵哈桑殺死,而書最終沒有完成。

激發帕慕克寫作這本書的是伊斯蘭細密畫。帕慕克把細密畫裡不可勝數的細節都放進了小說。伊斯蘭細密畫藝術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埃及卷物上的描繪和希臘化時代的藝術以及拜占庭時期一些為手抄經典和科學書籍裝飾所用的插圖。伊斯蘭細密畫藝術,直到公元8世紀才開始出現。在整個中世紀,細密畫這一藝術形式在歐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普遍流行,多是用單一、精細、規範的線條在書籍、徽章、象牙板和手抄本上畫一些微型的肖像畫或裝飾畫。

作品影響

《我的名字叫紅》自1998年出版後就受到世界文壇關注,該小說2001年被譯成英文版本,被翻譯成超過60種文字,出版版本不下百種。

《我的名字叫紅》在2002年獲得法國最佳外文書獎和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3年獲得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8年BBC Radio4將其改編播出。2010年《我的名字叫紅》英文版被列入Everyman's Library當代文學經典系列。

作品評價

《我的名字叫紅》已臻至經典的層次。——強納森·李維(Jonathan Levi)《洛杉磯時報書評》(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我的名字叫紅》是一本值得信賴以及具有原則性的沉思錄……是具有企圖心的作品。——馬文·朱力斯(Melvin Jules Bukiet)《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我的名字叫紅》就像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們》一般,超越原有的界線,雖然是以古典的伊斯蘭文學技巧來說故事,卻富涵十九世紀歐洲小說處理細節的方法。帕慕克的小說技法融合東方的與西方的兩種技藝,而且在兩者之間遊刃有餘並具獨創性……形式出色,措詞巧妙詼諧,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它以完整且具說服力手法傳達情感。——迪克·戴維新(Dick Davis)《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UK)

《我的名字叫紅》是一本令人驚喜的豐富小說,非常令人注目。這是一本重要的作品,這本小說奠定了帕慕克是全世界最好的小說家之一的作品。——蓋·曼尼斯—阿博特(Guy Mannes—Abbott)《獨立報》(The lndependent UK)

作者簡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年6月7日出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

視頻

我的名字叫紅 相關視頻

我的名字叫紅
解讀《我的名字叫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