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官溪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惠安縣官溪小學五星紅旗[1]是共和國的象徵,國旗[2]下,奮鬥是最好的告白。在泉州這片熱土上,有些地方地處偏遠,有些地方人跡罕至,還有些地方至今不為人所熟知。但只要飄揚着五星紅旗,就會有燃燒的激情,會有拼搏的身影,也會有令人心潮澎湃的變遷。
清晨,惠安縣紫山鎮官溪小學,這座坐落在美麗鄉村間的校園披上朝陽的光輝,校長林文法手持一把大剪刀,正修剪操場上的綠植。再過一會兒,孩子們將從村莊的各個角落來到學校,充滿朝氣的歡聲笑語和琅琅書聲,將充滿整個校園。風,輕輕吹動國旗,北面的高速公路,仍繼續着日以繼夜的繁忙,南面的鐵道,一列列動車飛馳而過。33年,在這鄉村校園裡,林文法守着他教書育人的初心,也見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國旗下見證孩子們的成長
堅守33年投身鄉村潛心教書育人
1986年,林文法被分配到當時有「惠安北大荒」之稱的大黃塘官溪小學,從此堅守了33年。
「身體健康、品德要好、學好本領。」經過數十年教育道路上的摸索,林文法提出了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標準。健康的體魄是一切的前提。於是他一邊要求孩子們每天有一個小時以上的課外鍛煉時間,一邊在每天早晨課間操後,領着全校學生繞着操場一跑就是三圈。
大約10年前,他還在學校開闢了一塊小菜地,作為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平時,讓學生在菜地里澆水、施肥、拔草、捉蟲……
「讓他們切身體會一下勞動,懂得什麼叫『粒粒皆辛苦』,懂得感恩,也告訴他們,他們就是祖國的小花朵,就是像這樣,在日復一日的灌溉和照料中,慢慢長大。」他別出心裁地將教育融入生活中。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至今有十幾名學生跟着他的腳步,走上了教師的崗位。在林文法看來,這是教書育人最大的成就與自豪。
身兼數職校長也是園丁和管家
「閩南語有句俗話叫:『校長兼園丁,煮飯兼敲鐘』,作為農村完小,這就是林校長真實的寫照。」紫山中心小學副校長許朝陽說。
2009年,林文法成為官溪小學的校長。每天早晨,林文法比所有老師都更早到學校;傍晚,檢查完所有門窗,確定學生都已回家後,他才最後一個離校;每個月至少一次,他在清晨或黃昏,修剪學校里的花草樹木。
「學校地處比較偏僻,怎麼留住老師是關鍵,所以要從各方面給老師們以關懷,讓他們感到溫暖。」學校的小菜地「菜籃子工程」當初也是因此而誕生,後又作為學生實踐教育基地,一舉兩得。
在林文法看來,作為一名校長,就要干一行愛一行,站好每一個崗,「把學校當做家來管理」,也因此,多年來即使有調離的機會,他也從未提出過申請與要求。
通高速、通動車,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官溪小學周圍發生。
33年,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在學校周圍發生。林文法記得,1986年到校報到那一天,他騎着自行車,沿着蜿蜒曲折的鄉間小路剛到官溪村,在一個下坡處就摔了一跤。當時的學校,有一間教室內擺放的還是石桌、石椅。
1988年,現有校址上興建起一座一層樓的石瓦房作為教學樓。1999年,在官溪村兩委的重視支持下,又征地10畝、集資70萬元,翻建了現有這幢4層的教學樓及宿舍和附屬幼兒園,說起學校的發展建設,林文法如數家珍。
上世紀90年代末,教學樓、教室宿舍樓建成後,官溪小學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學校,學生們都就近入學,在校生一度達到三四百人。但隨着北面高速公路的通車,越來越多的村民到外面買房、工作,學校的學生開始減少。至2010年左右,南面的高鐵通車,來這裡的學生更少了,最少時在校生只有64人,且多為留守兒童。
對此,林文法並不失落,看着疾馳而過的汽車和動車,這位老校長感觸頗深:「時代在飛速發展,高速公路、高鐵來到了山村孩子的眼前,以前他們見所未見,我們教育孩子,要學好本領才能投身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建設中。」列車開往的遠方,有更美的夢想。
徵集令
在我們熱愛的泉州這片土地上,如果您知道,在某個遙遠或者特別的地方,有人孤獨卻充滿力量地堅守着,或者那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您撥打96339告訴我們。我們將和您一起,見證那國旗飄揚的地方,人們平凡而偉大的奮鬥與生活。
參考文獻
- ↑ 五星紅旗能從2992件徵稿中勝出,成為國旗,背後的故事可不一般 ,搜狐,2023-08-08
- ↑ 國旗知識集錦 ,搜狐,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