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恆

拼音;héng,gèng

部首;忄

五筆;NGJG

倉頡;PMAM

鄭碼;UBK

筆順;點、點、豎、橫、豎、橫折、橫、橫、橫

字級;一級(1685)

平水韻;下平十蒸(héng)

筆畫數;3+6

造字法;會意字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恆*、࢘�、࢛�

古文;亘、ࠄ�、㔰

統一碼;6052

四角碼;9101₆

注音字母;ㄏㄥˊ,ㄍㄥˋ

(拼音:héng、gèng),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古字形寫作「亘」,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上弦月漸趨盈滿的樣子,又通「亘(gèn)」指綿延,延續,讀作gèng。月亮弦、望有常,故引申出長久、持久的意思;又引申特指恆心,用作名詞;又引申為表示行為動作的經常性,用作副詞。讀héng。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1]

字源解說

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字形1、2)。初文寫作「亘(gèn)」。從「二」和「月」,「二」代表天和地,月即月亮,合起來表示月亮懸於天地間已有億萬年的時間,月圓缺往復而寓永恆之意。另外甲骨文還有從「弓」的異體(字形1)。《毛傳》解釋「如月之恆」中的「恆」為「弦」,鄭箋進一步解釋為「月上弦而就盈」。弦本弓上物,所以字從弓。一說強調月亮趨於弓形。在金文中,為區分字義,加上了「心」旁(字形3),其義殆與恆心有關;「亘」則成了「㮓」的古文。「月」和「舟」古文常混用,所以篆文中中間的「月」訛變為「舟」。秦漢文字或從月(字形6);或從舟(字形8);或從日(字形9)。從「舟」沿襲小篆之訛,從「日」則與從「月」相通。楷書作「恆(異體)」或「恆」。作「恆(異體)」者是從「月」或「舟」形體的變寫,作「恆」者則繼承了從「日」的寫法。

字形5、10、11是戰國楚系文字的特殊寫法,郭店簡、包山簡很常見。其相同之處是從「二」和「夕」,古代「月」和「夕」的寫法很相似,故以從「月」無別。其不同之處是字形5從「心」和「卜」,字形10、11則省去「心」而留下了「卜」,「卜」符非贅筆飾畫,其意難明。

詳細釋義

(釋義參考)

【卷十三】【二部】 胡登切(héng)

常也。從心從舟,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恆也①。

𠄨,古文恆從月。《》②曰:「如月之恆。」胡登切。

【注釋】①心以句: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施』當為『旋』。」②《》:指《小雅·天保》。《毛傳》:「恆,弦也。」

【譯文】恆,長久。由心、舟在天地之間上下往返會意。思念之心靠舟運轉,經久不衰。是恆的意思。𠄨,是古文「恆」字。《詩經》說:「像月亮到了上弦的日子」。

說文解字注

【常也】

註:常當作長。古長久字只作長,淺人稍稍分別,乃或借下裙之常為之。故至《集韻》乃有一曰久也之訓。而篇、韻皆無之。此俗字之不可不正者也,時之長與尺寸之長、非有二義。

【從心舟在二之間上下】

註:上下猶往復也。

【心以舟施。恆也】

註:謂往復遙遠,而心以舟運旋,歷久不變,恆之意也。宙下曰:舟車所極復也。此說會意之恉。胡登切,六部。俗本心上增一字,非。

【古文恆。從月】

註:此篆轉寫訛舛,既雲從月,則左當作緪,不當作夕也。若汗簡則左作舟,而右亦同此,不可曉。又按門部之古文閒作?。蓋古文月字略似外字,古文恆直是二中月耳。

【《》曰:「如月之恆」】

註:《小雅·天保》文,此說從月之意。非謂毛詩作緪也。傳曰:恆,弦也。按詩之恆本亦作緪,謂張弦也。月上弦而就盈,於是有恆久之義,故古文從月。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恆;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6

古文:𢛢𠄨

héng ㄏㄥˊ《廣韻》《集韻》《韻會》並胡登切,音峘。《說文》:常也。

又卦名。《易·恆卦》:恆,久也。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疏:恆,故也。必因循故法也。

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

又山名。《爾雅·釋山》:恆山為北嶽。《史記·夏本紀注》:恆山在定州恆陽縣。《風俗通》:北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又姓。楚大夫恆惠公。

gèng ㄍㄥˋ又去聲。《轉注古音》古鄧切,音亘。《詩·小雅》:如月之恆。註:恆,古鄧反。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亦作絚。

又徧也。《詩·大雅》:恆之秬秠。註:恆,古鄧反。徧種之也。

◎按此字體制不一,《說文》《集韻》《六書統》《說文長箋》《精薀正訛》等書從月從舟,辨駁更改,或省或並,恐屬臆斷。因去古已遠,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隷(隸)楷乎。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

廣韻

胡登切,平登匣 ‖亘聲蒸部

常也。久也。亦州名,春秋時鮮虞國地,漢為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以為名。《爾雅》曰:「恆山為北嶽。」又姓,楚有大夫恆思公。胡登切。三。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丶(點)②丶(點)③丨(豎)④一(橫)⑤丨(豎)⑥㇕(橫折)⑦一(橫)⑧一(橫)⑨一(橫)

【寫法】❶「忄」窄「亘」寬,底部「亘」高。❷「忄」,左點在田字格橫中線。❸「亘」,首筆橫起筆於豎中線;「日」略扁,上寬下窄,首筆豎在豎中線,框內短橫在橫中線下側;末筆橫較長,從「忄」下側起筆。❹「亘」橫畫較多,注意間隔均勻。

參考來源

高考數學:恆成立問題巧解方法:不是題目不會,而是方法沒用對

參考資料

  1. 帶恆的詞語,360問答 , 2016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