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說文長箋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說文長箋

卷數;一百四卷

版本;安徽巡撫采進本

作者;明趙宧光

'''說文長箋'''》·一百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明代趙宧光撰。[1]

四庫提要

宧光字凡夫,吳縣人。是書前列《解題》一卷,載其平生所著字學之書七十餘種。其虛實存佚,皆不可考。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說文》原《》、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誤釋文》及徐鍇《部敘》二篇。合為《卷首上》。

次列其少時所撰《子母原》一篇,泛論字學大意。又取說文五百四十部原目竄亂易置,區分門類,撰《說文表》一篇。合為《卷首下》。其書用李燾《五音韻譜》之本,而《凡例》乃稱為徐鍇、徐鉉奉南唐敕定,殊為昧於源流。

所列諸字,於原書多所增刪。增者加方圍於字外,刪者加圓圍於字外。其字下之注,謂之「長語」,所附論辨,謂之「箋文」,故以「長箋」為名。然所增之字,往往失畫方圍,與原書淆亂。所注所論,亦疏舛百出。顧炎武《日知錄》摘其以《論語》「虎兕出於柙」誤稱《孟子》為《四書》亦未嘗觀,雖詆之太甚,然炎武所指摘者,如《》「錦衾爛兮」本有「衾」字,乃以為「青青子衿」之「衿」即「衾」字;「瓜分」字見《史記·虞卿傳》及《漢書·賈誼傳》,乃以為「瓜」當作「爪」;

「灶突」字見《漢書·霍光傳》,乃以為「突」當作「{穴夾}」。「民愁則墊隘」見《左傳》,「鵲,鶪丑,其飛也?」、「驠,馬白州也」,並見《爾雅》,而以為未詳;顧野王陳人也,而以為晉之虎頭。陸龜蒙唐人也,而以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為晉;

王禹偁宋人也,而以為南朝;防風氏「身橫九畝」本《穀梁傳》之文,而引於「野」字注下誤以為「身橫九野」,又誤以為《左傳》;《後漢書·劉虞傳》「故吏尾敦於路劫虞首,歸葬之」,而以為後漢尾敦路劫劉虞首歸之莽;《晉書·虞嘯父傳》「為孝武帝所親愛,侍飲大醉,拜不能起。

帝顧曰:扶虞侍中」,而以為晉獻帝醉,虞侍中命扶之;漢宣帝諱詢,乃以為諱恂;漢平帝諱衎,乃以為諱衍;以至簿正祭器見《孟子》,而以為唐中晚詩文始見「簿」字,前此無之;夏州至唐始置,而以為中國稱華夏從此起;叩地在京兆藍田,而以為地近京口,故從口。

禰衡《漁陽三摻》,本音「七紺反」,而以為當作操:凡十餘條,皆深中其失。然則炎武以宧光為好行小慧,不學牆面,不為太過矣。

目錄

參考來源

嘯天說詩:白居易《長相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