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懷集縣博物館分為老館和新館,懷集博物館老館位於懷集縣懷城鎮城中路。南、東倚風景秀麗的烈士陵園,西靠懷集體育場,北臨橫穿縣城東西的城中路。懷集博物館大樓是仿古城樓設計,樓高三層,是懷集縣縣城的標誌性建築[1]。懷集博物館新館位於縣城西區登雲路,新館占地面積896平方米,建築面積4862平方米。懷集縣博物館新館位於縣城西區登雲路,樓高六層,設有歷史文物展廳、革命文物展廳、民俗風情展廳、機動展、文物庫房、會議室、辦公室等。
目錄
所在位置
懷集博物館老館位於懷集縣懷城鎮城中路。南、東倚風景秀麗的烈士陵園,西靠懷集體育場,北臨橫穿縣城東西的城中路。懷集博物館大樓是仿古城樓設計,樓高三層,是懷集縣縣城的標誌性建築。懷集博物館新館位於縣城西區登雲路,2005年動工興建,現在在建設當中。東倚懷集縣青少年宮廣場,南面、西面靠居民住宅區,北臨懷集電信大樓。
面積
懷集縣博物館老館:占地1780平方米,建築面積1210平方米,陳列面積600平方米。懷集縣博物館新館:占地面積896平方米,建築面積4862平方米。
建築、布局
懷集博物館老館的總體布局依據懷集古縣城北門城樓原型的仿古式建築,外牆貼仿青磚瓷片,頂蓋綠色流璃瓦,共分三層。一層為序廳,展掛懷集歷史沿革表,懷集縣文物分布圖,懷城古城圖等大幅圖畫;二層設懷集縣歷史文物陳列展廳,懷集縣綜合展廳、辦公室、庫房;三層設有機動展廳和辦公室。
懷集縣博物館新館位於縣城西區登雲路,樓高六層,設有歷史文物展廳、革命文物展廳、民俗風情展廳、機動展、文物庫房、會議室、辦公室等,現在在建設中。
歷史沿革
懷集縣博物館1993年以縣文化館文物組為基礎掛牌成立縣博物館,幹部職工編制5名。並在縣城城中路建成懷集博物館大樓。外形為仿古城樓,內為曲尺形共三層的博物館舍,館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總投資150萬元。2005年6月,由於懷集縣城市建設需要,將懷集縣博物館老館拆除,並於2006年在縣城西區登雲路選址重建,2009年10月封頂,目前正加緊全面裝修,不日將投入使用。
業務活動
基本陳列 《懷集歷史文物》陳列。主要目的是讓全縣人民了解,早在四千年以前便有先民在懷集這塊土地上魚獵生活。由於年代久遠,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展示了懷集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址,春秋戰國、東漢、晉、唐等各個時期出土的文物,對研究我縣歷史發展和民情風俗等具有夠高價值。
《懷集民俗風情》展示了懷集文化底蘊深厚,金燕文化、長壽文化、六祖文化、海陸絲綢之路文化等,區域特色明顯。唐代名僧、禪宗第六代傳人、中國禪宗文化創始人、珠江文化哲聖――惠能,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遵奉五祖弘忍「逢懷則止」的教誨,隱居懷集修禪十六載。今懷城和冷坑上愛嶺等地留有六祖岩、六祖禪院、六祖井、六祖亭、六祖庵、六祖禪室等禪宗文化遺址;懷集北上湖南可往西安,南去廣州可通南洋,是古代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重要通道,有「民族走廊重要通道」之稱;懷集千山疊翠,萬嶺泛綠,空氣清新,生態良好,是中國長壽王后孔英(124歲)的故鄉;燕岩是中國內陸唯一金絲燕繁衍聚居地,農曆六月初六是傳統燕子節,千峰奇秀, 萬燕飛舞,攀岩藝人飛涯走壁,嘆為觀止;懷集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有貴兒戲、龍魚舞、三星公舞、春牛舞、舞壯獅、鳳舞、龍舞、鹿舞、牛王節等。
藏品管理
[藏品來源] 通過考古發掘,上級調撥、購買、社會捐贈等渠道。
[藏品類別] 出土文物、少數民族文物、陶瓷[2]、書畫、銅器、錢幣、革命文物、鐵器。
[重要藏品] 獨木舟、東漢銅豉、銅斧、陶器和近現代中國名人馬寅初、白崇禧、馬君武等字畫一批。其中東漢銅鼓直徑98CM,晉代獨木舟長695CM,寬52CM,高41CM。馬寅初字書法題詞長115CM,寬65CM。
[藏品保護] 設專門的文物庫房,部分文物鐵櫃存放。庫房安裝有電子報警系統。
宣傳教育
巡迴展出
懷集縣博物館建館以來,堅持向全縣各鎮鄉、中小學校巡迴展出,先後有《鄧小平大型圖片展》、《全國禁毒圖片展》、《依法治縣圖片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圖片展》等,同時結合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和開展文物法規宣傳活動,接受展覽教育的群眾總人數達10萬人/次。
陣地建設
懷集博物館積極通過電視、報級、牆報、橫額等多種渠道向全縣廣大群眾宣傳、介紹博物館舉辦的各種類型展覽和重要活動。認真開展對全縣人民群眾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豐富人民的科學知識和文化生活,並為促進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等等,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1999年4月懷集博物館被肇慶市定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視頻
懷集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各個城市標誌性建築大集合!太全了!,搜狐,2020-09-07
- ↑ 什麼是陶瓷?陶與瓷的區別有哪些?,搜狐,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