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快樂兒童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快樂兒童餐
圖片來自ETtoday新聞雲

快樂兒童餐[1]中國大陸香港開心樂園餐,於1979年6月在美國首次推出麥當勞(McDonald's)的一種套餐款式。

簡介

快樂兒童餐,是麥當勞餐廳兒童為對象來推出的一款套餐,通常隨餐附送一款玩具

小孩子都很喜歡吃快樂兒童餐,當然喜歡吃薯條是一回事,收集附餐玩具那才是重點!

有一名設計師Neut Clements設計出了一系列的快樂兒童餐,都是和知名的好萊塢電影做結合,像是魔女嘉莉鬼娃恰吉大白鯊追殺比爾奪魂鋸黑色星期五惡靈古堡等等,不但盒子都做了特殊的設計,還有超棒的附餐玩具,根本就是公仔等級。

主題

通常情況下,快樂兒童餐以家庭電影為主題。

主要餐點

快樂兒童餐主要包含主菜(通常是一個漢堡)、小食(通常是炸薯條蘋果片)和飲料(牛奶果汁汽水)。

在一些國家,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如烤奶酪三明治,或更「健康」的食物,如蘋果沙拉、麵食等。[3]

歷史起源

在1970年代中期,約蘭達·費爾南德斯·科菲尼奧開始與丈夫在危地馬拉的麥當勞工作。她創造了「羅納德菜單」,提供一個漢堡包、小薯條雪糕新地,給母親買給自己的孩子[4][5][6]

她的概念引來芝加哥麥當勞的管理層的注意。最後,公司的高層鮑勃·伯恩斯坦想出了快樂兒童餐[7]

玩具風波

快樂兒童餐通常會附送一款玩具或其他物品。[8]

2010年11月2日,三藩市監事會通過一項法律,要求在餐館銷售的兒童餐必須增加套餐蔬果比例,才可以出售玩具,以減少引發兒童肥胖。[9][10]

麥當勞為了避開禁令,規定玩具收費為10美分[11]

智利也有法律規定餐館的垃圾食品出售給兒童時不應給予免費的玩具,因此,智利開心樂園餐不再贈送玩具。[12]

台灣也因相關規定推出一口咬麥麥雞、陽光鱈魚堡、和青蔬烤雞堡等菜色。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誰說快樂兒童餐只有玩具!麥當勞推出快樂餐限定「動物系列 ...,walkerland,2020-03-27
  2. Olly Richards (September 1992). "Trouble in Gotham", 帝國雜誌, pp. 21—23. 在 2008-08-14.
  3. Sliced apples sold to McDonald's, Burger King and grocery chains recalled for Listeria. CBS News. August 13, 2012. 
  4. La señora del Mac menú. El Periodico. [27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3日). 
  5. Pellicer, Lilliana. Señora Presidenta. Prensa Libre. [27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3月19日). 
  6. McDonald's o ¿cómo sacar el éxito de una cajita?. Tormo. [27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0月6日). 
  7. Creator of the Happy Meal Says KC Makes Him Happy. NBC Action News. [18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8. Williams, Meredith. Tomart's Price Guide to McDonald's Happy Meal Collectibles. 1995-06-01. ISBN 9780914293293. 
  9. San Francisco Overrides Mayoral Veto, Bans Happy Meals with Toys. CNN. November 23, 2010 [December 15, 2010]. 
  10. 三藩市擬禁麥當勞送玩具. 蘋果日報. 2010-10-05 [2013-05-18]. 麥當勞快餐店「開心樂園餐」附送的小玩具(圖),是不少兒童的恩物,但美國三藩市市政府計劃立法,禁止快餐店隨餐附送玩具,否則餐廳便要增加套餐蔬果比例,解決區內兒童肥胖問題,但麥當勞則指新規定會降低「開心樂園餐」歡樂指數。 
  11. McDonald's finds a way around San Francisco's 'Happy Meal ban'. NBC News. November 30, 2011. 
  12. Chile Bans Toys in Children's Meals. BBC News. 2012-08-04 [201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