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德國香腸
圖片來自天下雜誌

德國香腸[1] [2],是指原產於德國香腸

目錄

簡介

號稱「香腸共和國」的德國,居然有超過1500種的香腸!每種香腸都帶著很強的地區特色,如血腸可以直接生吃;慕尼黑白香腸是水煮的代表;又如紐倫堡香腸圖林根香腸則多是烤後配醬汁吃。

在德國,每人每年食用大約30公斤香腸,占其肉類消費的一半。製造香腸使用的腸衣中60%是天然的,每年德國要進口約6萬噸腸衣,否則無法滿足老百姓對香腸的需求。

4種出名的德國香腸

德國香腸,其種類繁多,有名的有德國油煎香腸德國下午茶香腸等。

Currywurst德國咖喱香腸

柏林街頭隨處可見的特色美食,普及度大概就像美國熱狗英國的fish 『n』 chips。

外表金黃略焦的香腸咬在嘴裡,外酥里嫩,調好的醬汁中番茄醬的酸甜和咖喱粉的辛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熱氣騰騰,香味濃郁,非常受當地人歡迎。

德國人每年大約吃掉8億根咖喱香腸,其中僅柏林一市的消費即達7千萬根,以至於人們居然建立了一座「咖喱香腸博物館」(currywurst museum)!

而因為它的受歡迎程度,甚至產生了一項不成文的政治規矩 -- 每位當屆的柏林市長候選人都要到currywurst的店鋪或舉著currrywurst拍照,以示親民

吃法:切碎或切成小塊的香腸,略微煎一下,倒上番茄醬和咖喱粉一起趁熱吃。

Nürnberger Würstchen紐倫堡香腸

它是紐倫堡最有名的小吃。與其他煎烤類的香腸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個頭,曾經紐倫堡香腸一般只有拇指粗細,適合夾入小漢堡里一起吃。

早在1313年在紐倫堡就有煎香腸的傳統。到了16世紀末,傳統的煎香腸價格過於高昂,聰明的紐倫堡人從而創造了小版的香腸,通過多銷的方式力挽狂瀾,紐倫堡香腸也從此走向了世界。

當然現在紐倫堡可以做成各種不同尺寸,不變的是酸菜還是它的經典搭配。

吃法:紐倫堡香腸一般是煎好後,搭配著酸菜土豆沙拉一起吃。或者夾入漢堡,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美國的熱狗了?️

Weißwurst白香腸

多嘗過白腸的人都表示,非常喜愛那會在嘴裡自動彈開的表皮和同時迸發出的咸香肉汁。

其實白香腸的誕生完全是偶然。1857年, 慕尼黑一家餐館的老闆Moser Sepp準備因為腸衣不夠,只得用豬腸做香腸的腸衣。但是豬腸太軟,店主擔心干煎會使香腸爆開,轉而使用白煮的方式。這種創新的香腸受到了食客的歡迎,很快就風靡了世界。

傳統上,白香腸是不吃腸衣的,也有一些約定俗成、比較有趣的傳言:比如這種香腸一般都是早上做成,上午就必須作為早餐吃掉,因為過去白腸基本上沒做過防腐處理。所以拜仁地區對白腸的一個習俗規定是白腸一定要在中午12點聽到教堂敲鐘之前吃完。

而且正宗的慕尼黑式吃法是不用刀叉的,而是用手直接拿著香 腸,然後充分蘸上甜芥末後食用,兩條水煮白腸+紐結麵包(Brezel)+一杯白啤酒(Weizen)就是最特色的慕尼黑傳統早餐了。

吃法:香腸在沸水中白煮大約十分鐘,上菜時可以放在一大碗沸水中,使它不太快冷卻下來。通常是蘸甜芥末醬一起食用,而且它的腸衣是不被食用的。

Bratwurst Schnecken盤狀腸/蝸牛腸

蝸牛腸顧名思義,是一圈圈盤起來的香腸。為了容易彎曲所以不會填充的很紮實,口感因此很嫩。

用一點點油就能煎得焦黃,煎時要不時翻動,讓蝸牛腸中心受熱均勻。

而因為香腸的一端深深隱藏在盤狀的中心,有些地區的人會開玩笑說蝸牛腸是唯一不符合俗語「Alles hat ein Ende, nur die Wurst hat zwei(萬事都有個頭,香腸有兩頭)」的香腸。

其實德國香腸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完全可以挑戰你的想像力,蝸牛腸只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變化。只有它是「獨頭」香腸嗎?真的需要去香腸博物館才弄得明白了!

吃法:不粘鍋熱油,將蝸牛腸小火煎至2面金黃色。為了使口感嫩,餡料裡的油脂比例較高,通常是搭配蔬菜一起吃。

衍生品

參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