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得隴望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得隴望蜀,漢語成語,拼音是 dé lǒng wàng shǔ,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得隴望蜀,既是褒義詞,又是貶義詞。[1]

出處 

語出《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示例】:

1.唐·李白《古風》詩:"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2.清·曹雪芹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寶釵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

3.清·程允升《幼學瓊林·人事》:"同惡相幫,謂之助桀為虐;貪心無厭,謂之得隴望蜀。"

4.《鏡花緣》第七十八回:"你左一個雙杯,右一個雙杯,都教人吃了,此刻又教人說笑話,竟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了。"

5.《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得隴望蜀。

典故 

負有盛名的割據者

隗囂是天水成紀(今甘肅秦安)人,青年時曾投在王莽國師劉歆的門下。更始政權建立的消息傳入隴中,隗囂的叔父隗崔起兵攻下天水郡治平襄,擁戴隗囂為上。隗囂聽從軍師方望的建議,出兵攻殺雍州牧陳慶和安定大尹(即郡太守)王向,又遣將略取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邊郡。更始二年,更始朝廷派使者來徵召隗囂入長安,封隗囂為右,而隗崔、隗義得不到官職。當年年底,崔、義兩人商量要逃回天水,隗囂害怕自己受牽連,就向更始帝告發。於是,崔、義二人就被誅殺,而隗囂因忠誠而任為御史大夫。

不久,赤眉從東攻來,又傳聞劉秀已在河北稱帝,更始派在洛陽的張印、申屠建等將領密謀劫持更始帝逃出長安,回南陽地區另謀出路。隗囂也參與密謀。更始帝發覺後,捕殺了申屠建,又派鄧曄逮捕隗囂。隗囂與手下當夜衝出長安,逃回天水。隗囂重新招集舊部,自稱西州上。赤眉進入長安,更始政權分崩離析,三輔地區的耆老士大夫,都西來投奔隗囂。隗囂平時就是一個謙恭下士的人物,此時更是一一重用這些前來歸附的士人。所以,在當時的割據者中,隗囂的名望最大,連山東地區也聞其盛名。

游移在劉秀與公孫述之間

漢將鄧禹經營關中,屯兵在雲陽(在今陝西淳化西北),裨將馮情反叛,竄入隴地,被隗囂擊敗在高平。鄧禹就以光武帝授予的節制大權,任命隗囂為西州大,允許他專制涼州、朔方的事務。赤眉軍撤離長安時,一度想西投隴中,被隗囂的大將楊廣擊退。隗囂覺得對漢軍有功,就上書給光武帝。光武帝的回信對隗囂很是尊重,不把他當作屬下。當時,陳倉人呂鮪在公孫述的支持下,襲擾三輔地區,隗囂又派兵馬上配合馮異反擊呂鮪。光武帝對隗囂更是禮遇有加。後來,公孫述屢屢出兵漢中,又派人授給隗囂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綬。隗囂不甘居於人下,斬殺公孫述的使者。可是,當光武帝要求隗囂出兵征討公孫述,以觀其真實態度時,隗囂又婉言拒絕了。光武帝知道隗囂持觀望態度,不會真心歸附,以後的書信,不再那麼尊重,而是改用君對臣的口吻了。建武五年(29),隗囂見東方的割據者陸續被消滅,就在漢將來歙的勸導下,派長子隗恂入朝為質。

有一次,隗囂派使者週遊來長安,途經馮異軍營,被仇家殺害;而光武帝派衛尉銚期帶珍貴禮物去賞賜隗囂,剛到鄭縣(今陝西華縣)地面,就被盜賊掠去禮品。光武帝常認為隗囂是忠厚長者,一心要招攬他,至此只得嘆息說:「我和隗囂之間的事,看來好不了。他派來的使者被殺,我送去的禮物被搶!」正好公孫述出兵攻打荊州,光武帝就下詔書,要隗囂出兵伐蜀。隗囂上書說白水關險峻,當地棧道斷絕。光武帝知道隗囂不可能臣服,就親自來到長安,派耿弇率七,經過隴地去攻打公孫述。隗囂立即派大將王元據守隴坂,伐木阻塞道路。諸將與隗軍交戰,大敗而退,王元乘勢入三輔地區,被馮異、祭遵擊退。隗囂向公孫述稱臣;公孫述派兵出蜀,與隗軍呼應。

得隴望蜀的來歷

在漢軍不斷的攻擊和勸降下,隗軍漸有叛降的將領,隗囂見形勢窘困,派大將王元入蜀向公孫述求救,自己則帶着家屬,投奔西城守將楊廣。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吳漢、岑彭包圍西城,耿弇、蓋延包圍上部,自己動身返回洛陽。月余之後,楊廣身亡,隗囂的處境更加危急。又捱過了幾個月,王元、周宗帶着蜀軍五千,突然趕到西城,登高大呼:「百萬大軍來到!」漢軍大驚,還未排好戰陣,王元就沖入包圍圈,把隗囂接到冀縣去。漢軍糧食耗盡,撤兵返回關中。於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諸郡,又倒向隗囂。建武九年,隗囂財力人力消耗殆盡,處境每況愈下;而且又病又餓,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飯充飢,終於憤恨而死。隗囂部下擁他的少子隗純為主,據守在落門(在今甘肅甘谷)。一年後,來歙率軍攻克落門,隗純和諸將投降,只有王元單身入蜀,投靠公孫述為將。

光武帝從隴中東返時,留下一函給圍攻西城的岑彭說:「如兩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帶兵南下去攻下西蜀。人心苦於不知足,才平定隴右,又想着蜀地。」從此,「得隴望蜀」就成為譏諷人心沒有厭足之時的成語。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其「中興」大業的;這也是歷代王朝更迭時,無數次兼併戰爭的內在動力。

東漢建武六年,劉秀率兵平西北。部將岑彭與吳漢把隗囂圍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孫述派兵援救隗囂,駐紮在上鄞(今甘肅天水),劉秀留蓋延、耿弇率兵圍之。布置好之後,劉秀便移駕東歸。臨行前他曾寫信給岑彭,說:「如果攻下兩城,就可以率兵南下攻蜀,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又望蜀。每一發兵,頭鬚髮白。」後來人們把「既平隴、又望蜀」概括為「平隴望蜀」或「得隴望蜀」,比喻人心不知足。

相關詞語 

近義詞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義詞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

視頻 

經典成語故事 第10集 得隴望蜀

參考資料 

  1. 得隴望蜀 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