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佳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佳嶼

圖片來自ettoday

彭佳嶼,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當地漁民也稱之為大嶼,是臺灣附屬島嶼之一,也是臺灣北方三島中唯一有派員駐在的島嶼[1],行政上隸屬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中正區管轄。彭佳嶼距離臺灣北部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臺約140公里,使其作為中華民國宣示對釣魚臺列嶼主權的象徵。

介紹

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尚未開放一般人登島觀光。中華民國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

2005年8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巡視彭佳嶼,為島上「海疆屏障」紀念碑主持揭碑儀式,成為首位登上彭佳嶼的中華民國總統。

2012年9月7日,總統馬英九巡視彭佳嶼,除宣慰島上官兵,並與駐紮於東沙南沙海巡署部隊視訊連線。

2016年4月9日,總統馬英九巡視彭佳嶼,為彭佳嶼氣象站的「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主持揭碑儀式。[2]

名稱來源

據日本仙臺藩人林子平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中顯示,彭佳嶼當時被稱作彭佳山。

彭佳嶼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一說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另說則從中國古籍記載為瓶架山推斷「彭佳」應為「瓶架」之音轉。

台灣日治時期普遍將彭佳嶼稱為「アジンコート」(Agincourt)。

地質地形

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合稱北方三島,同時也是三島中面積最大、地勢較平坦的島嶼。該島為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嶼,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辦公室與房舍則建在火山口上。

氣候風力

冬天島上東北季風強勁,陣風達11級風,颱風時島上風力最高紀錄每秒80公尺,超過17級風。

生態資源

植物

彭佳嶼風多且強,非常不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種,大多是芒草僅在燈塔圍牆內背風處有少數幾株灌木叢。每年四至五月間是島上的鐵炮百合的花季,有時成片開放熱鬧繽紛,為孤島增添幾許美景。鐵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佈在臺灣島北部、東部及離島。

島上另一種特別的植物是俗稱「海芙蓉」的蘄艾,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是一種稀有的名貴藥材,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痠痛。

動物

  • 蛇類:王錦蛇(學名:Elaphe carinata)為黃頷蛇科錦蛇屬的爬行動物,亦稱棱鱗錦蛇、臭青公、臭青母。
  • 鳥類:早期文獻(伊能嘉矩彭佳嶼調查報告書』)記載,彭佳嶼有信天翁的棲息地,可能因為燈塔的興建與人為干擾,目前已不存在。
  • 魚類:附近的海域也是良好漁場。

島上狀況

  • 水源:除了飲用水仍靠補給艦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總體雨量不多(氣象觀測站資料),但因人員也少,用水不虞匱乏。
  • 電力:各單位都備有發電機組,除供應燈塔發光所需,也供應人員的生活電。
  • 建築:燈塔、氣象觀測站,並有直昇機場,南方海岸有人工碼頭可上岸。而彭佳嶼燈塔自1909年9月20日開始點火至今,每15秒閃白光一次,為台灣海拔第三高的燈塔。
  • 人口:過去島上有居民居住,目前有燈塔和氣象站作業人員、海巡署人員,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平均不到40人。而氣象站和燈塔的作業人員,在島上工作短則2年、長則25年。[3]
    原有海軍陸戰隊及海軍近程雷達站,分別於海巡署成立及國防部精進案後移交海巡署[4]
  • 運補:島上生活物資、油料與器材使用船隻進行運補。航港局的巡補艦「運星艦」半個月一次的運補作業,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氣象站與海巡署則由漁船定期運補。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

島上景點

對外通訊

參考文獻

  1. 記者盧賢秀,"北方三島小檔案"存檔副本. [2010-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1). ,自由時報,2010-8-30.
  2. 總統將視察彭佳嶼發表東海和平談話
  3. 記者盧賢秀、劉信德/彭佳嶼採訪報導,"他們,孤守國境之北"存檔副本. [2010-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1). ,[ 自由時報],2010-8-30.
  4. 湯曜明籲中國 勿再武嚇台灣存檔副本. [201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15). ,[ 自由時報]20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