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強熱帶風暴喬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強熱帶風暴喬伊英語:Typhoon Joe,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epang)是1983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其中一個熱帶氣旋,風暴於10月10日形成,在10月14日消散,維持了約四日。喬伊為1983年10月當中三個接連在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1]之一,雲茵最初源自關島以南海面的熱帶擾動,在到達呂宋島前成為熱帶低壓並經過呂宋,進入南海後再增強為熱帶風暴。之後受惠於溫暖潮濕的南海海面,水汽供應充足,它能進一步發展成颱風,最終它登陸中國大陸廣東省沿岸,翌日消散。

喬伊對華南地區造成破壞,同時導致皇家香港天文台繼9月颱風愛倫後再次懸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亦是自三年前同名颱風以來再次有喬伊「拜訪」香港和華南。風暴在香港共造成58人受傷,另有559人入住抗台庇護站。至於廣東西部則普降暴雨,台山及陽江晚稻和甘蔗嚴重受災,電話通信及受流都中斷,肇慶晚稻約有130萬畝被吹倒、沖刷或淹沒,甘蔗、花生等其他受損農作物約35萬畝。

氣象歷史

強熱帶風暴喬伊為1983年10月當中三個接連在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之一,在此之前南海已有熱帶風暴赫伯特生成並趨向越南泰國,後來的熱帶風暴甘茵也同樣影響兩國,至於喬伊就是介乎兩者之間。一個擾動於10月6日在關島以南生成並向西北移動,9日中午發展成一封閉環流,不過期間有新的中心在環流南邊形成,導致這系統的發展變得複雜。加上在經過菲律賓海時受北面的垂直風切變影響,它在到達呂宋島中部之前組織得不太好。後來受到高空反氣旋配合,之後在低空幅合及高空輻散的促成下,此熱帶擾動在10月10日增強成為熱帶低壓[2],當時其位於馬尼拉以東約850千米之洋面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基於這風暴進入菲律賓責任區,亦開始對其進行監測並給予其菲律賓名稱「Pepang」。

該低氣壓在翌日抵達呂宋島中部並短暫影響菲律賓,進入南海後,這系統組織開始改善,它在翌日向西北推進的同時亦發展成為一個熱帶風暴,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為喬伊,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亦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皇家香港天文台在同日認可其為熱帶風暴,並在10月12日再對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之後受惠於溫暖潮濕的南海海面,水汽供應充足,加上又有另一個高空反氣旋配合,喬伊能夠在接近華南時能進一步發展,10月13日較早時間美方及香港天文台對其升格為一股颱風,中央氣象局則升格為中度颱風。此時在氣象衛星雲圖可以見到其風眼,其密集雲團區域同時擴大至約直徑240千米,同日中午更達到其巔峰強度,它的螺旋雨帶也影響華南。可是,喬伊此時已經接近華南沿岸,環流受地形影響發展受阻,它最終在同日較後時間登陸中國大陸廣東省台山縣,其結構迅速崩潰,翌日早上美方、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氣象局均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日在陽江之西北185千米減弱為殘餘低壓區

視頻

強熱帶風暴喬伊 相關視頻

颱風(熱帶氣旋)大小對比
颶風、颱風和熱帶風暴都是什麼鬼!為何會產生那麼大的破壞?

參考文獻

  1. 熱帶氣旋 ,中國氣象局,2002-07-15
  2. 如何區分熱帶低壓 ,豆丁網,20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