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深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深切
張深切檔案照
出生 (1904-08-19)1904年8月19日
日治台灣 臺中州南投草屯
逝世 1965年11月8日(1965-11-08)(61歲)
台灣臺中市
教育程度

日治台灣 南投廳草鞋墩公學校
日本 東京傳通院礫川小學
日本東京府立化學工業學校
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國語師範學校

廣州市中山大學法政系肄業
年代 20世紀哲學
研究領域 臺灣哲學
漢語名稱
簡化字 张深切
繁體字 張深切
漢語拼音 Zhāng Shēnqiè
閩南語白話字 Tiuⁿ Chhim-chhè

張深切(1904年8月19日-1965年11月8日[1] ),南投草屯人,另名嘉裕,字南翔,曾化名張死光[2]魯迅來往,筆名列良、南翔、楚女、者也、之乎、紅草等。一生奔波臺、日、中等地革命事業,為致力於臺灣文藝理論的哲學家。

生平

張深切出生於南投草屯。其生父母張獅、曾鉗,因家貧於 1908 年過繼給草鞋墩(今草屯鎮玉峰里)樟腦仕商張玉書做養子。1911 年入學私塾,由鹿港地方名儒洪月樵、施梅樵等授業。三年後入草鞋墩公學校,但因五年級時說臺灣話受罰而發難,反被日籍教師毆打逐出校門。1917 年 8 月隨父櫟社詩友林獻堂赴日讀書,就讀東京傳通院礫川小學校、豐山中學等,期間轉學東京府立化學工業學校東京府立化學工業學校,更一度返臺,後於 1922 年插班到基督教學校青山學院中學部三年級。在臺灣及日本的求學經驗,不斷刺激其反日殖的自我民族認同,張深切在東京臺人聚住的高砂寮結識臺籍社運要角如彭華英範本梁林呈祿等,也因此受左翼民族主義之浪潮影響[3]

1923 年 9 月,因關東大地震校舍嚴重損毀轉赴中國上海,隔(1924)年就讀新立的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國語師範學校(吳稚暉為創校校長[4]);同年加入上海臺灣留學生許乃昌蔡惠如等創立的「上海臺灣青年會」,在「國恥紀念日」演講會抵制臺灣總督府「始政紀念」並揭露臺灣民眾的悲慘情狀,又與謝雪紅蔡孝乾等在上海共同成立以臺灣民主自治為訴求的「臺灣自治協會」,1925 年 10 月與李春哮等籌組「草屯炎峰青年會」倡議三民主義。同年 11 月發表日文短篇小說《總滅》。

1926 年 9 月 15 日,因上海經商失敗轉至廣州,思想從主義轉奉國家民族,誓為「孤獨的野人」,加入張秀哲、郭德金、林文騰、李友邦等就讀黃埔軍校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等地臺籍留學生於同年 12 月 16 日組成的「廣東臺灣學生聯合會」並擔任委員;隔(1927)年 2 月 15 日,臺灣學生聯合會由張秀哲帶隊,參觀黃埔軍校的活動,隨後 3 月 27 日秘密組織「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 」[5],主張重建臺獨革命旗幟,以「弱小民族」聯合向日本帝國主義宣戰。甫考入廣州中山大學法科政治系的張深切,同張秀哲、郭德金等與時任教授兼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魯迅往來,在其指導和幫助下進行文藝工作,更因被推選為青年團「宣傳部部長」,故熱衷參與政治文藝活動,創刊《臺灣先鋒》。

1927 年 4 月國民黨展開清黨,同時間張深切為籌款回臺,因涉入指導策劃 5 月「臺中一中學生罷課事件」(炊事件)被捕入獄[6] ,後雖無罪開釋,但隨後再以涉嫌「廣東事件」被捕判刑兩年[7],直到 1930 年才出獄。獄中期間大量閱讀東西思想經典,再次自我批判對主義與國族之思想,著有《獄中記》。出獄後推展文化啟蒙運動,以實踐其「文藝大眾化,須從演劇做起」[8]的信念。1930 年 8 月與何集璧等人在臺中興業組合樓上舉行「臺灣演劇研究會」發會式,隨後11月公演《論語博士》、《暗地》、《接木花》等劇但因過份社會寫實而遭禁。1932年1月前往上海,3月赴孫文秘書山田純三郎山田純三郎創辦《江南正報》擔任副刊編輯。次年返臺進「東亞共榮協會」的《臺中新報》(後改為《東亞新報》)任編輯。1934 年 5 月於臺中成立「臺灣文藝聯盟」並擔任委員長,發行《臺灣文藝》[9]

1938 到 1940 年間,張深切先赴東北,後往北平,在汪精衛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統治下工作,與魯迅周作人有來往。在北平期間曾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職兼訓育主任,也在新民書院教授日語。1939 年 9 月創辦《中國文藝》擔任主編及發行人,後來則轉到「新民印書館」任事。1945 年曾遭日本特務拘捕隨獲釋,戰後曾協助滯留北京臺籍軍伕返台。1946 年攜眷回臺,9 月應時任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校長洪炎秋邀請出任教務主任。二二八事變,張深切遭指控協助謝雪紅反抗國民政府,因而不得不逃到南投中竂山區藏匿半年,期間寫下《我與我的思想》、《在廣東發動的臺灣革命運動史話》等。一年後獲平反,但此後長期遭到特務之跟監。雖臺灣省行政公署長官陳儀曾邀請擔任《中央日報》或《臺灣新生報》社長一職,但張深切卻對公職已不再感興趣,沈潛於中國古代哲學世界、文藝戲劇創作及著述活動。1951 年發表〈霧社櫻花遍地紅〉、隨後1954 年《孔子哲學評論》一出版即因內容遭禁。

1957 年投入影劇事業,與劉啟光、林快青等人合組「藝林影業公司」。張深切編劇《人間與地獄》、《生死門》、《婚變》、《荔鏡傳》等,並拍攝自編自導臺語片《邱罔舍》(同年9月21日首映),1962 年獲頒第一屆金馬獎故事類特別獎。儘管獲得肯定,但因投資失利耗去其大部分積蓄。1961 年在臺中開「聖林咖啡廳」進而結識徐復觀,後往返林業事務,又開「古典咖啡廳」,同年出版自傳《里程碑》,又叫《黑色的太陽》共四冊。1965 年 11 月 8 日因肺癌逝世。同年 12 月 31 日,《臺灣風物》邀陳重光、洪炎秋徐復觀、陳逸松、王錦江等著文,出版「張深切紀念專號」。

參考文獻

  1. 張錦郎. 臺灣歷史辭典補正─人物詞條補正. 臺灣歷史辭典補正─人物詞條補正.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9: 29–30. ISBN 9789571514772. OCLC 506080873. 
  2. 魯迅. 日記十六. 魯迅日記. 維基文庫「二月二十四日雨。上午得伏園信,十八日塘村發。赴文科教授會。下午葉少泉來。得鄭賓於信。得矛塵信,二十日發。晚張秀哲、張死光、郭德金來。」;「三月二十八日雨。下午莊澤宣來。斥宋?。夜張秀哲、張死光來。濯足。」 
  3. Iris Vrabec(藍依琳). Der taiwanesische Intellektuell Zhang Shenqie: Sein Leben sowie sein literarisches und philosophisches Werk (PDF). Fakultät für Ostasienwissenschaften,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Dissertation der Philosophie. 2006. 
  4. 王學哲; 方鵬程. 勇往向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 1897-2007. 臺北: 商務印書館. 2007: 7. ISBN 9570521716. OCLC 173219161. 
  5. 近藤正己; 林詩庭(譯). 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 臺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 473. ISBN 9789863500322. OCLC 897754296. 
  6. 張季琳. 張深切和下村湖人的對決:以臺中一中罷課事件為主.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2014-06-01, 24 (2). ISSN 1017-7558. 
  7. 陳佑慎. 社會運動的第一堂課-臺灣青年張深切與中國國民革命(1924-1927). 史原. 2013-09-01, (復刊4). ISSN 1027-7641. doi:10.6672/shiyuan.2013.25.04. 
  8. 張深切. 臺灣文藝的使命. 臺灣文藝. 1935, 2 (5): 19-21[臺中:臺灣文藝聯盟,昭和10年5月5日](收入《張深切全集》,卷11,頁191-196) 
  9. 郭啟傳.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臺北: 國家圖書館. 2003: 428–429. ISBN 9576783895. OCLC 6203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