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英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英澤,男,1953年6月出生,河北衡水市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簡介

張英澤,男,1953年6月出生,河北衡水市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 ,河北省醫師協會會長,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2016年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張英澤 | 圖像 =[[File:張英澤.jpg|縮略圖|center | | 圖像說明 =原圖鏈接來自360網 | 出生日期 = 1953年6月 | 出生地點 = 河北衡水市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 | 知名於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  

人物履歷

*1975年畢業於河北醫學院,分別於1985年至1986年、1991年至1992年兩次赴日本信州大學留學。

*1993年4月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骨科第二住院部副主任,

*1993年12月至1999年3月期間,歷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副所長、骨傷科主任。

*1999年3月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長。

*2000年1月兼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創傷急救中心主任。2006年2月任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

*2013年11月,當選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是首位當選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候任主委的地方醫院專家。

*2016年11月,當選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2]

任免信息

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決定:接受張英澤辭去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職務的請求。

張英澤同志從事創傷骨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30餘年,率先開展了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及內固定方法,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嚴重骨盆骨折伴骨盆內大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療、頸椎骨折同時行前、後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微創跟骨骨折的治療均居國內先進水平。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混合型全髖關節置換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 。獲廳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3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研製發明的"錨式加壓釘"獲1999年河北省首屆發明獎。2002年發明的"自動生理加壓內固定鋼板"、2004年發明的"骶骨棒內固定瞄準器"均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國家級發明專利一項、德國國家發明專利一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科研項目1項,並獲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省長特別基金、國家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重點基金等。

以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24篇,主編出版專著25部,其中主編的《臨床創傷骨科學》全面、系統地概述了創傷骨科的診斷與治療技術。《英、日、漢骨科常用詞彙》為國內同類辭書的首創。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20餘名。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先後榮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佳醫生、全國優秀院長、全國優秀教師及省、市、校、院級等多個榮譽稱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同時兼任河北省骨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骨傷學會委員、中國修復與重建學會常委等職務。《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誌》總編輯 。曾任河北省第七屆、第八屆政協委員,現任河北省第十屆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代表 。

人物經歷

臨床工作

在臨床工作中刻苦鑽研,勇於探索。

留學期間,他勤奮好學,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的知識和先進技術,深入開展了骨與生物力學方面的研究,得到指導教授的高度評價。回國後,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術應用於實際工作中,積極總結歸納先進經驗,集思廣益。並立足於骨科科技前沿,大膽實驗技術創新。該同志開展的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及內固定方法的系列研究、嚴重骨盆骨折伴骨盆內大出血患者的血管介入治療、頸椎骨折同時行前、後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混合型全髖關節置換術等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得到醫學界和患者的普遍讚譽和認可,為三院骨科的技術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科研工作

他回國後的1999年起擔任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長以來,投資500多萬元,創建了骨科生物力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投資400多萬籌建神經疾病研究中心,購置了生物力學實驗機等先進的實驗設備,是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實驗室,為科技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他本人積極致力於科學研究,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項[3]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 ,取得省、廳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10項,主持研究的"股骨頸骨折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的相關研究"和"骨盆骨折基礎與臨床的系列研究"分別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他銳意改革,勇於開拓,注重製度建設,走依法治院的道路。醫院在全省率先實行人事制度改革,精簡機構,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大膽啟用了一批學歷層次高,具有管理能力的中青年業務骨幹。完善經濟管理模式,適時進行分配製度改革,建立了以成本核算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管理新模式及新的獎金分配辦法。實施"陽光工程",對事關醫院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問題,都進行公示和公告,增加決策的透明度。

人物成就

並先後被評為石家莊市"十佳知識分子"、"十佳科教功臣"、國家優秀回國留學生、河北省首屆優秀髮明者、河北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兼任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中國骨傷學會等學術職務,《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誌》總編輯、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4] 、《中國臨床醫生》雜誌、《中國骨與關節雜誌》和《臨床外科雜誌》 副總編輯。曾任河北省第七屆、第八屆政協委員,現任河北省第十屆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代表 。

張英澤
張英澤1.jpg
原圖鏈接來自360網

 

人物事跡

張英澤同志在近30年的工作中,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骨科專家,還是一名醫德醫風標兵。他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高尚的職業道德。熱愛黨的事業,忠實自己的工作崗位,公而忘私,廉潔行醫。始終牢記知識分子的愛國使命,放棄國外豐厚待遇,毅然回國,把所學知識奉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作為一名臨床醫生,該同志將為患者解除病痛、延長和挽救患者的生命,視為已任,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以良好的服務觀念、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醫術吸引無數患者來醫院就醫,得到了廣大病人及家屬的愛戴,成為醫院最受歡迎的醫生之一。收到的表揚信、鏡匾不計其數。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還這樣教育全科醫務人員,使科室保持了良好醫德醫風,多次榮獲先進集體稱號。在1996年抗洪搶險和1997年張北地震救災中,該同志親率醫療隊不顧個人生命安危,赴災區實行醫療救援,其先進事跡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10餘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並受到各級領導的表彰。

人物著作

撰寫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出版專著25部,其中主編的《臨床創傷骨科學》全面、系統地概述了創傷骨科的診斷與治療技術。《英、日、漢骨科常用詞彙》為國內同類辭書的首創。

人物新聞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張英澤代表對十七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省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全省人均壽命達到了74.38歲,比2000年提高了1.85歲;嬰兒死亡率降到了17.63‰,比2000年下降5個千分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20.15‰,比2000年下降4個千分點。"這些喜人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的結果。但是與先進省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盼相比,依然存在着差距。"張英澤說。

"醫德是一名醫生的立醫之本,古人曾這樣概述過醫生的涵養:'志欲大、心欲小;學欲博、業欲專;識欲高、氣欲下;量欲宏、守欲潔'。現在的醫生,更應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張英澤認為,一名醫生,如果沒有良好的醫德,即使有再好的醫療技術,也很難把手中的技術用於病人,相反,還可能把醫療技術作為向黨和人民討價還價的資本。

"正如十七大報告指出的那樣,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回去後,我們一定繼續完善獎懲和考核制度,繼續完善醫德醫風檔案,教育我們的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全心全意為患者着想,為患者服務。"張英澤表示。

人物榮譽

2015年11月4日,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張英澤教授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張英澤教授及其團隊榮獲201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張英澤教授及其團隊榮獲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張英澤教授及其團隊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

張英澤教授及其團隊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張英澤教授及其團隊榮獲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張英澤教授獲得2016年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獎

相關視頻

張英澤教授:雙反牽引在下肢複雜骨折和上肢中的應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