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衡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衡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衡水市

別名: 北方湖城、桃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河北省

著名景點: 衡水湖、武強年畫博物館

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大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現衡水所轄冀州為九州之首。 河北省稱冀,也緣於此。 深厚文化造就了一代名人,湧現出儒學大師董仲舒,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詩人[[高適],文學巨匠孫犁等。

衡水屬於環渤海經濟圈首都經濟圈的「1+9+3」計劃京南區。京九鐵路、石德鐵路、邯黃鐵路、石濟高鐵、京九高鐵、石津城際高速鐵路、衡潢鐵路 、朔黃支線 八條鐵路或規劃鐵路途經衡水,被社會經濟學家費孝通先生稱為「黃金十字交叉處」。[1]

歷史沿革

古代

衡水歷史悠久,夏之時分屬冀、兗二州。商周時期有饒、昌、武城、武羅等主要封邑方國。春秋時期多歸晉國,戰國時代為燕、趙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屬鉅鹿郡。漢代屬冀州刺史部,先後設有廣川國、信都國和安平國,今轄縣市區多為此時建置。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鄴始移信都,境內分屬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晉代仍為冀州所轄。隋時,南部屬冀州,北部屬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屬河北道。宋初冀州屬河北東路,深州屬河北西路。元初,觀州治所移至縣城(今景縣城),並於公元1265年復稱景州。明、清,先後為中書省、京師、直隸省所轄,境內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領。

近代

中華民國初期,各州皆改為縣,直隸於省。至1914年,今轄區分屬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各縣直接劃歸於省管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今轄區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邊區之冀中區和晉冀魯豫邊區之冀南區。1948年5月,兩邊區合併改稱華北行政區。1949年8月1日始設衡水專區,轄原冀南、冀中兩區之部分縣域,包括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清河、恩縣、夏津、武城、故城、景縣、阜城等13縣,屬新建立的河北省。

現代

1952年11月7日衡水專區奉華北行政委員會之命撤銷,其轄區之夏津、恩縣、武城3縣劃歸山東省,衡水、深縣、武強、武邑、棗強、冀縣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景縣、故城、阜城3縣劃歸滄縣專區,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准衡水專區復置,下轄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饒陽、安平、故城、景縣、阜城計11縣。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82年1月,衡水鎮升為衡水市。1993年9月,冀縣改建為冀州市。1994年7月,深縣改建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同時撤銷原縣級衡水市,改設桃城區。至2013年末,衡水市下轄3區、8縣和2個縣級市。

市名由來

「衡水」一詞始見於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濱」舉行過規模盛大的「禊禮」。「衡水之濱」中的「衡水」,為當時穿越今冀州市境內的漳水後一段的別稱,又名「橫漳」或「衡漳」。隋朝開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園、北馬莊等原桃縣治所周圍的土地和村莊)、信都和武邑三縣地,新置衡水縣,治所在今衡水市舊城村,縣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後,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後入海,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後因漳、滏合流,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陽河。滏陽河與滹沱河合匯為子牙河後,入渤海。此後,衡水縣名稱歷代沿用。1996年7月,衡水地區撤地設市,原縣級衡水市改設為桃城區。

2016年7月5日,衡水市召開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根據國務院批覆,撤銷縣級冀州市,設立衡水市冀州區。

特產

衡水金魚

1982年,北京宮廷金魚飼養世家第十代傳人徐立才先生在衡水的金魚養殖場開始養殖金魚。徐立才先生挽救和培育出的金魚品種已達十餘個,現有品種 64個,較為名貴的有:鶴頂紅、王字虎頭、硃砂眼水泡、喜鵲花龍睛球、十二塊紅龍睛、瑪瑙眼、桔瓣獅子頭、赤兔眼虎頭及白玉冠等。

侯店毛筆

侯店制筆業始於明朝永樂二年,盛於清代。相傳,清光緒年間,侯店有個叫李文魁的制筆藝人在北京城開筆莊,因毛筆製作精良,被一個愛好書法的太監看中。後經推薦被光緒封之為「宮廷御筆」,隨之名聲大振,京城的文人、仕宦爭相購買李文魁的「侯店毛筆」,筆莊也日益興旺。從此,侯店獨具一格的制筆工藝便世代流傳下來。

侯店毛筆的主要原料是動物的毫毛和尾毛。選用黃狼尾、香狸尾、 石獾毛、南山羊毛、牛耳毛等40多種毫毛,以冬季毛最佳,經過水盆、干作、零活、 刻字直管、包裝五道大工序,七十三道小工序,才能製成不同規格、不同形狀、不同用途的毛筆。

武邑扣碗

這裡所說的扣碗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蒸碗。據說從宋代開始,武邑農村就有了用扣碗設宴的習俗,每逢結婚生子、老人喪葬、朋友聚會等大事,都用扣碗招待賓朋。至明清兩代武邑扣碗已負盛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皇帝巡正定府冀州,路過此地,偶爾嘗之,失聲叫絕,賜名「武邑十大碗」,並欽定為宮廷膳食之一。自此,名聲更噪,品嘗者絡繹不絕。

饒陽豆腐腦

饒陽豆腐腦的創始人韓玉在饒陽城關以賣豆腐腦為生。早在清代光緒年間,因他投料考究,已成為饒陽地區遠近馳名的風味食品。韓玉的操作方法是用雞和豬肉熬湯,然後放入桂皮、丁香、茴香、大料,再加入炸醬。一直煮到雞肉酥爛,湯味醇厚不膩為度。食用時碗內盛上鮮嫩的豆腐腦之後再澆上熬好的鹵湯,加上點辣椒油、香油、芫荽。

馬蓮小棗

馬蓮小棗是棗強縣的特產,已有3000餘年的栽培歷史。據史料記載:棗強農林業生產發達,果品資源豐富,尤以紅棗栽培多。據《史記·遊俠列傳》記載,棗強有「棘津城」之稱,漢朝時期已成為盛產紅棗的地方,故因棗木強盛而得名「棗強」。馬蓮小棗是河北省名優特果樹之一。1992年全省紅棗鑒評會上被評為第一名;1997年河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獲優質果品稱號,省政府頒發證書;1998-2003年連續榮獲河北省名優農業產品稱號,並頒發認定證書;2000年榮獲全國紅棗交易會金獎。

衡水市其他特產還有:武強年畫、衡水內畫鼻煙壺、深州蜜桃、安平絲網、饒陽金絲雜麵、故城龍鳳貢面、衡水湖烤鴨蛋、衡水內畫、巨鹿香腸、衡水老白乾等。

名勝古蹟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縣「封氏墓群」和「開福寺舍利塔(景州塔)」。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縣的「周亞夫墓」、「高氏墓群」,桃城區的「寶雲塔」、「孔穎達墓」,故城縣的「慶林寺塔」,深州市的「馬君起造像碑」、「大馮營漢墓」(即李佐車墓)、「深州盈億義倉」,棗強縣的「董仲舒石像」,安平縣的「東漢壁畫墓」、「聖姑廟」、「西寨子古墓」、「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冀州區的「後冢墓」、「冀州舊城址」、「西元頭漢墓」、「西堤北石塔」(即震雹塔)、「雙冢漢墓」,武邑縣的「竇氏青山」和「中角漢墓」。

衡水湖

衡水湖位于衡水市區南10公里處,為華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總面積75平方公里。湖區有各種禽鳥150多種。可以看到丹頂鶴白天鵝灰鶴、鵜鶘、白額雁、天鵝、小鷗等一大批國家及省一二級珍稀保護動物。這裡已被河北省政府定為濕地與鳥類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冀州古城址

位於舊城北部,自北關村西北500米處向西南方向延伸2000多米。據考證,古城建於西漢高帝年間(約公元前201年-180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時,該城城周十二里。北宋時,將城周擴大到二十五里。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千百年來,由於風化和洪水侵襲,古城牆已殘缺不全、起起伏伏、斷斷續續,給人以歷史變遷的蒼涼之感。現古城牆高三至五米,基底寬三十米,頂面寬四米。

冀州竹林寺

竹林寺遺址位於北關村東北300米處。據傳,古時在冀州城北有一座山,在此常出現海市蜃樓幻景,可以隱隱看見亭台樓閣懸於空中,被傳為三個仙山之一的紫微山。明朝時冀州州守常命人將此雲幻奇景繪圖以傳,嘉靖年間一位冀州官吏召集能工巧匠,依照海市蜃樓幻景,在州城東北修建竹林寺,後因洪水衝擊等原因而毀廢。清朝末年,當地百姓曾自行投資,在遺址上重新修建竹林寺,但也早已毀壞。遺址原來三面環水,南面有一狹長通道與岸連接,衡水湖蓄水後,通道沒入水中,遺址成為湖中一島。1993年北關村在古遺址上建了一座殿。古寺內銅佛像原在冀縣文化館保藏,十年動亂期間被砸毀,現只存竹林寺碑,由冀州市文物所收藏。

竹林寺碑

原在冀州鎮北關村東北方向的竹林寺遺址上,現由市文保所收藏。碑長1.16米、寬0.6米、厚0.22米,只有半截可辨字跡。據舊志⒃載,碑記為清乾隆十七年刻,其文為「冀為古郡城,內外不少名剎,東有泰寧,西有開元,南有南禪,而稱為最盛者咸以此之竹林寺為首焉。」此碑為國家三級文物。

南潭記碑

原在小寨鄉南尉遲村東南300米處,現由市文保所收藏。此碑為青石,長1.06米,寬0.55米,厚0.1米。歷城范李撰文,譚傑刻石,楷書。碑文記載明嘉靖六年洪水情況:「滹沱、滏陽交會泛濫,遂東流於此,匯而為潭。厥後,諸水頻固,而此潭益深。」碑文中還載有「村人謂其中有神物居之」等。此碑大部分保存完好。

三友柏碑

三友柏碑原在舊城文廟內,現存於冀州中學。據清康熙年間《冀州志》稱:「柏偏於殿之右旁,一身三干,蒼古異常,未考植於何代,知州陳素以三友命名,有文勒石,鐫文淺,日久莫辨。」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冀州州守陳嘉會作《三友柏記》云:「侯欲惠柏之祥乎?柏之種植未考何代。昔侯淡仙陳公心異是木,勒石以記顏曰:『三友柏』。並稱之為『柏瑞』」。此柏毀於兵火,但「三友柏」碑今仍存,陽面刻有「三友柏」三個行書大字,陰面刻有《三友柏碑記》楷書碑文,碑文清晰,碑高七尺二寸,寬二尺七寸,厚七寸四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