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浮休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浮休書》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四。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張芸叟《與石司理書》云:「頃游京師,求謁先達之門,每聽歐陽文忠公司馬溫公、王荊公之論,於行義文史為多,唯歐陽公多談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請:『大凡學者之見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為欲聞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諭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時才,異日臨事,當自知之。大抵文學止於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貶官夷陵,方壯年,未厭學,欲求《史》、《漢》一觀,公私無有也。無以遣日,因取架閣陳年公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以無為有,以枉為直,違法徇情,滅親害義,無所不有。且夷陵荒遠褊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也。當時仰天誓心曰:自爾遇事不敢忽也。』是時蘇明允父子亦在焉,嘗聞此語。」又有答孫子發書,多論《資治通鑑》,其略云:「溫公嘗曰:「吾作此書,唯王勝之嘗閱之終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觀,讀未終紙,已欠伸思睡矣。書十九年方成,中間受了人多少語言陵藉』」云云。此兩事,士大夫罕言之,《浮休集》百卷,無此二篇。今豫章所刊者,附之集後。

譯文

張芸臾《與石司理書》 一說:「最近到京城,要求拜見前輩官員,常聽歐陽文忠公(修)、司馬溫公(光)、王荊公(安石)等人的議論,在道德文章方面為多,只有歐陽公多講居官的事情。時間久了免不了就問他:『凡是讀書人來見先生,沒有不想聽道德文章的,現在先生教人最多的是居官的道理,這是我不明白的。』歐陽公說:『不是這樣,你是現時的人才,以後作官理政,就會知道。大凡文學只能使自己光彩,政事可以影響事物,我過去貶官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正在壯年,嚮往學習,想找《史》、《漢書》看看,公家私人都沒有。無法打發日子,因此去取架上的舊案卷宗,反覆閱讀,見裡邊判冤枉判差錯的,數不勝數,把理屈作為理直的,違反法律拘私情的,害死親人破壞道義的,什麼樣的都有。臾陵是荒僻的小縣,尚且這樣,整個中國就可知道了。當時我對天發誓說:從此處理政事,不敢疏忽大意。』當時蘇明允(溝)父子也在座:曾聽到這話。」還有《答孫子發書》 ,多談論《資治通鑑》,大略說:「司馬溫公曾說:『我著此書,只有王勝之讀完過,其餘眾官員,找此書想看,一頁都沒有讀完,就打哈欠伸懶腰想睡覺了。這書經過十九年才寫成,中問受到了多少人的語言糟踏」。這兩件事,士大夫很少談到,《 浮休集》 一百卷,沒有這兩篇,現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刊刻的《 浮休集》附在了後面。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等。

視頻

張浮休書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