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廕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廕昌
出生 1859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蔭昌、五樓、午樓
職業 陸軍大臣、參謀總長
知名作品 《中華雄踞天地間》

廕昌(1859年—1928年),字五樓,後改字午樓,滿洲正白旗人,姓氏不詳。早年畢業於同文館。後留學德國,習陸軍。清末民初軍事政治人物,清末陸軍大臣。歸國後歷任洋武備堂總辦、出使德國大臣、江北提督、陸軍部侍郎、尚書等職。武昌起義時,奉命率軍赴武漢鎮壓,屢敗。民國成立後,曾被袁世凱任為總統府高等顧問、侍從武官長、參政院參政和參謀總長等職,袁世凱死後,廕昌在北洋政府仍任高職。

光緒十一年(1885年)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新式陸軍」,請廕昌推薦軍事人才,曾做過武備學堂總辦的廕昌便推薦了裡面畢業的學生馮國璋段祺瑞梁華殿王士珍[1]

民國成立後,曾被袁世凱任為總統府高等顧問、侍從武官長、參政院參政和參謀總長等職,袁世凱死後,廕昌在北洋政府仍任高職。民國十七年(1928年)病逝,終年69歲。

中文名 廕昌 別 名 蔭昌、五樓、午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畢業院校 北京同文館 代表作品 《中華雄踞天地間》 旗 籍 滿洲正白旗 官 職 陸軍大臣、參謀總長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咸豐九年(1859年),廕昌出生,早年是國子監官學生。

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北京同文館內德文館就讀。

光緒三年(1877年),出任駐柏林使館三等翻譯官。

光緒十年(1884年),入德國軍事學校學習軍事操作技術一年,在德國留學期間,與時為皇太子的德皇威廉二世同班,建立了深厚的私交。畢業後奉派押運地雷返國,交給北洋新軍。

光緒十一年(1885年),出任北洋武備學堂翻譯,繼補道員,歷升武備學堂監督、幫辦、總辦。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因德國強占膠州灣,廕昌奉命挑選精通德語的人才,以備翻譯之用。同年冬天,調協助對德交涉路礦事宜。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三月,調至山東佐贊軍務,在山東巡撫袁世凱麾下,任副都統,參與對義和團的鎮壓。三月二十二日,袁世凱委派副都統廕昌與華德鐵路公司總辦錫巴樂、德軍軍官布德樂議訂鐵路章程二十八條,是日正式簽定。同時與德國山東礦務公司總辦米海里等簽訂《山東華德礦務公司章程》。袁世凱曾請廕昌推薦人才。廕昌獨具慧眼,推薦了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梁華殿[2]

外交斡旋

廕昌利用赴青島同德人辦交涉工作之便,順便遊覽了市容,為日後寓居青島做好了準備。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變時,奉派回京協辦與八國聯軍議和。當初徐用儀因反對與列強開戰被處死,庚子之變結束後清政府給予平反。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廕昌在虎坊橋東設棚路祭,各國公使咸往弔唁,李鴻章派廕昌在棚招待。不久,清政府授廕昌侍郎銜正白旗漢軍副都統,七月,清政府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前往德國,對克林德之死表示『慚悔之意』。並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副都統廕昌『隨同前往,參贊一切』」。同年出任駐德國欽差大臣,繼兼駐荷蘭欽差大臣。後以侍郎銜出使德國大臣,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任滿,清廷命留任。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召回,以正白旗軍副都統加兵部侍郎銜署江北提督,繼而出任陸軍部右侍郎兼署江北提督。

緒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署陸軍部尚書,改陸軍大臣,訓練近畿各鎮大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再任駐德國欽差大臣。

宣統二年(1910年)春授陸軍部尚書,至夏時卸除欽差大臣職返國履任,併兼訓練近畿陸軍各鎮大臣,同年底升陸軍大臣。

宣統三年(1911年)四月十日,詔廢內閣、軍機處及會議政務處,頒新內閣官制,設立責任內閣。仍任為陸軍大臣,旋以慶親王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大學士那桐、徐世昌為協理大臣,各部共設十三個大臣,內滿人九人,內皇族又占五人,漢人僅有四人,時稱「皇族內閣」或「親貴內閣」。就在這時,廕昌出任陸軍大臣。七月,兼弼德院顧問大臣。後袁世凱任內閣總理大臣時,改任軍諮大臣。 [3]

督師南下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試圖以武力鎮壓革命軍,廕昌曾受命督軍前往鎮壓,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各軍隊,均歸其節制。廕昌雖然得到朝廷信任,但缺乏在軍隊中的基礎,難以控制和指揮北洋軍隊。因而作戰不利,告急文書紛紛飛來。起義的烈火迅速蔓延,湖南陝西山西江西等相繼獨立。[4]不久,袁世凱復出,南北議和。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清帝溥儀退位後,由袁世凱組閣時,廕昌曾辭職,一度避居青島。同在青島的清廷遺臣多有過往。[5]

民國生涯

民國元年(1912年)三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廕昌很快便投靠了袁世凱,初任總統府侍從武官長,軍事處總長,為袁氏看家護院。

民國三年(1914年)五月,成立陸海軍大元帥統帥辦事處以後,他擔任該處辦事員兼總統府侍從武官長軍事處總長,外交部聘為高等外交顧問。十二月,被授為陸軍上將。後為參政院參政。

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密謀稱帝時,廕昌竭力勸進。翌年六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就任大總統,廕昌在北洋政府仍任高職。

民國六年(1917年)六月,張勳兵變復辟,廕昌向黎元洪辭了民國的職務,潛入紫禁城當上禁衛軍統領。十幾天的復辟失敗後,廕昌進無路退無顏,處境十分尷尬。據說他走投無路時,曾自刎過一回,自言:「誰知,我兩面不討好!」可是去職不到五個月,於民國六年(1917年)十二月一日出任參謀總長。

民國八年(1919年)一月,徐世昌任總統時,仍任侍從武官長。

民國十二年(1923年)六月,授為將軍府莊威上將軍。

民國十七年(1928年)病逝,終年69歲。

主要成就

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二月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新式陸軍」,請廕昌推薦軍事人才,曾做過武備學堂總辦的廕昌便推薦了裡面畢業的學生馮國璋段祺瑞梁華殿王士珍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廕昌率北洋兩個軍前往湖北鎮壓。

歷史評價

胡思敬:古兵部之職總核天下兵馬錢糧,非欲驅之行陣也。陸軍大臣廕昌歸自海邦,剪髮易服作西裝,入朝則戴假辮,變卿貳為統領,全署司曹將盡成武弁,實創千古未有之奇。

軼事典故

外語水平

同文館培養出來的學生優秀的也不多。但也有「功夫全在詩外」的,廕昌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光緒三年(1877年)劉鴻錫出使德國,清政府為了鍛煉自己的翻譯和軍事人才,派廕昌以「三等翻譯官」的身份前往德國使館,並趁機學習陸軍教程。誰知廕昌連日常德文都不能對付,遂被降為「四等」。雖然德語沒有學好,但沒有功勞也是有酬勞的,光緒五年(1879年)廕昌報捐為光祿寺正卿銜。光緒十年(1884年)10月許景澄出使德國,廕昌又被派去柏林,德文還是不行。政府真是白給廕昌發了那麼多年「工資」了。

結交德皇

廕昌沒有足夠的才氣,但絕對有足夠的運氣。他從京師同文館畢業後被派往奧地利學習陸軍,幸運的是他與德皇威廉二世(時為太子)分在同一隊,更重要的是,他們倆很對脾氣,平時相互之間說話都是以「老子」自居。正因為交了這麼一個朋友,以後清政府與德國之間很多關係往來都少不了廕昌的身影。

行禮故主

民國十一年(1922年)清朝末帝溥儀大婚時,廕昌以總統府侍從長的身份,代表中華民國,向溥儀行鞠躬禮,以對外國君主禮節,表示祝賀。之後又跪在地上叩首,並對溥儀說:「剛才行鞠躬禮那是代表民國的,現在奴才以滿人身份自己給皇上行禮。 [6]

個人作品

民國四年(1915年)五月二十三日,袁世凱政府的政事堂頒發《中華雄踞天地間》的新國歌,王露作詞,廕昌作曲。歌詞為「中華雄踞天地間,廊八埏,華胄從來昆化巔,江湖浩蕩山錦連,勛華捐開堯天,億萬年。」這首歌曲雖短小精煉,但宗旨是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搖旗吶喊。[7]

家庭成員

兒子:廕鐵閣,娶袁世凱之女袁琪禎

影視形象

2003年電視劇《走向共和》宋濤飾演廕昌

視頻

黎元洪只用三炮,擊退了蔭昌,卻又迎來了袁世凱

參考資料

  1. 蔭昌:晚清最後一員遠征大將,最終淪為替袁世凱護衛看大院. [2019-04-01]. 
  2. 蔭昌的雙重禮儀角色,青島政府網,2017-08-19
  3. 廕昌立姿照,青島政府網,2017-08-19
  4. 業官迷蔭昌的紛亂人生,文史天地,2016-05-11
  5. 蔭昌:被一群農婦嚇退的留德武將 ,騰訊網,2015-08-11
  6. 辛壬之際旗籍權貴集團的政治心態,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05-11
  7. 中國歷史上的七首國歌,人民網,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