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樂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樂縣位於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州境東南部。東鄰臨洮縣渭源縣,南接臨潭縣、卓尼縣,西連和政縣,北依廣河縣。總面積1083平方千米。總人口27萬人(2013年)。全縣轄5個鎮、10個鄉:附城鎮、蘇集鎮、胭脂鎮、景古鎮、蓮麓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草灘鄉、五戶鄉。縣政府駐附城鎮,距省會蘭州117千米。

地處隴西黃土高原西緣,縣西南部為秦嶺西延部分的蓮花山、尖石山、保兒子山、白石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三岔河、流川河與胭脂河在北部和南部分別注入洮河。屬低溫帶半濕潤地區,年均氣溫7℃,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全年無霜期134天。S311、S317省道公路過境。民間藝術有「花兒[1]」,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花兒會。名勝古蹟有蓮花山,西峰窩佛寺(藏有明永樂皇和香巴佛鎏金銅像),有王家、邊家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藥水峽、後東灣、大東灣、竹子溝等。

歷史沿革

古為西羌居地。唐天寶三年(744)置安樂縣,乾元三年(759)改稱長樂縣,後為吐蕃占據。金皇統二年(1142)始置康樂縣。元歸河州。1933年由臨洮縣析置康樂設治局,1940年改為康樂縣,取民康樂業之意。1958年併入和政縣,1961年復置康樂縣。

1996年,康樂縣面積1081平方千米,人口22.3萬人,其中回、東鄉族占55.8%.轄1個鎮、15個鄉:附城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蘇集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胭脂鄉、普巴鄉、草灘鄉、五戶鄉、景古鄉、蓮麓鄉。縣政府駐附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康樂縣常住總人口231721人,其中,附城鎮25345人,康豐鄉14934人,虎關鄉20691人,流川鄉13753人,白王鄉11790人,蘇集鄉19856人,八松鄉12429人,鳴鹿鄉12818人,八丹鄉8754人,上灣鄉16033人,胭脂鄉19917人,普巴鄉8147人,草灘鄉10024人,五戶鄉11270人,景古鄉14979人,蓮麓鄉10981人。

2004年,康樂縣轄5個鎮、11個鄉:附城鎮、蘇集鎮、胭脂鎮、景古鎮、蓮麓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普巴鄉、草灘鄉、五戶鄉。

2008年末,康樂縣面積1083平方千米,農業人口4.74萬戶口23.65萬人。轄5個鎮、10個鄉:附城鎮、蘇集鎮、胭脂鎮、景古鎮、蓮麓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草灘鄉、五戶鄉,152個行政村,1618個村民小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康樂縣[2]常住總人口233173人,其中,附城鎮32463人,蘇集鎮18261人,胭脂鎮20845人,景古鎮13301人,蓮麓鎮10208人,康豐鄉15554人,虎關鄉20800人,流川鄉14234人,白王鄉11809人,八松鄉11049人,鳴鹿鄉11653人,八丹鄉8820人,上灣鄉18993人,草灘鄉15214人,五戶鄉9969人。

視頻

康樂縣 相關視頻

魅力臨夏之康樂縣
康樂縣旅遊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