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由孫科秉承其父孫中山先生「謀建設培人才為富強根本」的遺願而創辦,現校名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於1978年親筆題寫。

1934年學校建成,面向全國招生。當時中山紀念中學與浙江武嶺學校(1927年由蔣介石創辦)和福建集美學校(1913年由陳嘉庚創辦)形成「三校鼎立」之勢,紀中是其中公認的佼佼者,以其不同凡響的背景傲視全國。1953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廣東省首批七所重點中學之一;1994年被確定為首批省一級學校;2006年、2007年,均以全省最高分通過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初評和複評驗收。2016年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我校正門牌坊圖案入選國家郵政總局發行的《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紀念郵票[1]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努力做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教師,一直是紀中教師追求的目標。可謂是人才倍出,桃李滿天下。出其中有經驗豐富的特級教師,還有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的優秀博士生、碩士生。學校現有高級教師152人,特級教師6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百餘人。

學校管理

學校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重視教師引進、隊伍調整,優化師資結構。注意教師知識的更新、師德的培養,提高師資水平,鼓勵教師成名成家。馮社強、林綿治、梁理祥、梁廷芳、朱星鎮、賀優琳、楊戈、黃月恆等8名教師被評為「中山教育名師」,鄒倦生、肖功軍等11名教師被確定為中山市學科帶頭人,劉麗亞、歐陽宇苗、許結華分別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班主任、南粵教壇新秀。先後4位校長(或副校長)參加了國家教委校長培訓班的學習,一大批教師就讀在職研究生。全部教師(男55歲以下,女50歲以下)除熟練掌握一般電化教具使用外,必須掌握電腦操作,許多教師能製作教學軟件。全校教師近兩百名來自20多個省、市,團結協助、和睦相處。除中共總支(50多位黨員)外,還有民革、民盟、民進三個民主黨派近40多名成員。中共總支能團結各民主黨派,給予充分的信任並把一些先進的民主黨派成員吸收到領導班子,重大問題均徵詢民主人士意見,做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辦學理念

紀中人秉承孫中山先生「為國育才」的遺訓,以「祖國高於一切,才華貢獻人類」為校訓,形成了「中山精神+現代素質」的特色辦學模式;努力培養具有「高尚品德、高強才智、高質身心」的「三高」人才;堅持弘揚愛國圖強、天下為公的精神,形成特有的「誠信、知禮、高雅、和諧」的優良校風。學校在教育教學、學科競賽、信息化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及學校管理工作等方不斷創新,紀中的學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對母校的承諾。

學校排名

2018年9月,第二屆中國名校校長發展論壇發布《2018中國百強高中》榜單,中山市紀念中學排第91名。

辦學成果

學校的高考升學率連續五年達100%,四年獲中山市總分狀元。2005-2008紀中連續四年超額完成重點和本科院校預測指標,向高校輸送本科生達3898人。其中重點大學2258人,為中山市培養高層次後備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09年,紀中重點大學錄取690人,本科大學錄取1206人,胡舒婷同學奪得中山市文科狀元、全省文科總分第三名,何允昌同學奪得中山市理科狀元;學校重點上線率、本科上線率、升學率三率再次高居全市第一;學校免試保送重點大學52人,免試保送重點大學人數連續六年居全省第一。2009年,紀中1200餘名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100%跨入高等學府,近700餘名同學分別被國內外重點大學錄取。2012年留學人數為66人,占年級總人數的4.08%。中山紀念中學在按留學人數占高三年級總人數比率的榜單中位居第九,在按留學人數排名榜單中位列第五[2]

視頻

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 相關視頻

中山紀念中學
《大美紀中》中山紀念中學80周年校慶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