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帕拉達號防護巡洋艦

帕拉達號防護巡洋艦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帕拉達號防護巡洋艦(俄語:Паллада,又意譯而稱為智慧女神號防護巡洋艦)為俄羅斯帝國建造的帕拉達級防護巡洋艦首艦。帕拉達號建成即與姊妹艦狄安娜號前往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並編入太平洋艦隊[1]日俄戰爭爆發時,帕拉達號參加了旅順口海戰及黃海海戰,最後在旅順會戰中受日本陸軍重炮轟擊而坐沉。

1905年1月,日軍占領旅順後,將帕拉達號打撈起來,進行了修復和改裝,並根據重新命名為津輕(日語:津軽つがる),編列為二等巡洋艦。1922年津輕變更類別為布雷艦,1924年作為靶艦擊沉。

本艦俄國名字「帕拉達」來源於羅馬神話智慧女神帕拉斯的俄語名字。日本名字「津輕」來源於津輕海峽。在向明治天皇申報時,備用名字還有函館、春駒、勿來。

目錄

建造背景及概述

帕拉達級設計之初,主要是用於在開闊洋面、尤其是在遠東進行商路破襲戰。俄國方面一開始打算購買外國的設計,最後還是決定下來使用俄國自己的設計方案。

帕拉達級作為一款防護巡洋艦[2],防護比較薄弱,帕拉達號也不例外。本艦1895年即開始建造,經過漫長的建造過程,才終於在1899年下水;1901年11月2日,最終舾裝完畢。由於建造延宕,本艦建成之時即已告過時。俄國同一時期購買、接收的一批外國建造的巡洋艦即比帕拉達號更快(如美國造的瓦良格號,1901年初入役,最高航速23節)。

日本海軍服役期間

1905年1月1日,旅順陷落,日軍隨即捕獲了帕拉達號。同年7月4日,日本海軍着手打撈帕拉達號的工作。8月12日,打撈作業成功。同月22日,編入日本海軍艦籍,並更名為「津輕」;編列為二等巡洋艦,入佐世保鎮守府籍。

1906年6月25日,津輕由海防艦鎮遠拖曳,從旅順出發,驅逐艦夕暮進行護衛。29日,三艦抵達佐世保。

1908年,津輕經過大修重新返回現役。

1911年,津輕改用作輪機訓練艦。

1914年,津輕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1918年,津輕接受了大幅度的改裝,成為布雷艦。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津輕和阿蘇、勝力三艦一同正式列為布雷艦

1922年(大正11年)4月1日,日本方面將津輕除籍,同時從軍艦列表除去,轉為雜役船。

1924年(大正13年)3月18日,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堀內三郎申請將老舊的津輕報廢,該申請獲得了批准。5月27日,已列入廢艦的本艦在猿島附近自沉。

視頻

帕拉達號防護巡洋艦 相關視頻

什麼是防護巡洋艦?它和裝甲巡洋艦有何區別?就是輕
全球唯一核動力巡洋艦,可載500多枚導彈,實力強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