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徹獨彭大寺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帕徹獨彭皇家大寺院

圖片來自freepik

帕徹獨彭皇家大寺院(วัดพระเชตุพนวิมลมังคลาราม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Template:RTGS),為泰國曼谷拍那空縣的一間大型佛寺。坐落於拉達那哥欣島,北面毗鄰曼谷大皇宮

該寺原為大城王朝時期的菩提寺(วัดโพธาราม,英語:Wat Photaram),華人慣稱為臥佛寺。寺內有一尊46公尺長的臥佛像。

帕徹獨彭皇家大寺院為皇家佛寺。拉瑪一世基於原先波他欖寺的基礎進行改建,並在往生之後成為其主廟,部分的骨灰也安放於此。

拉瑪三世繼位後,亦大舉擴建及裝修此寺。寺內藏有全泰國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品。帕徹獨彭大寺院亦為早期泰國的公共教育重鎮,擁有一間泰醫學校,寺內的1,431塊泰文碑銘,也於2011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錄入亞洲的世界記憶計畫。此外,該寺也是傳統泰式按摩的發源地,迄今仍有持續授課。

歷史

本寺原名波他欖寺(Wat Photaram),意指印度菩提伽耶摩訶菩提樹,佛陀曾在此樹下修行並悟道。本寺為曼谷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多數人僅使用其原名簡稱「Wat Pho」。在那萊大帝時期,有一位法國工程師得拉瑪曾在此設置一星形要塞,但在1688年曼谷圍城戰後被帕碧羅闍拆毀。因此據信該寺建立於帕碧羅闍統治期間(1688年–1703年),但建造的確切日期和建造者已不可考。

阿瑜陀耶遭到緬甸貢榜王朝攻陷之後,鄭昭將首都遷至吞武里,並在黎明寺旁建立原王宮,與波他欖寺隔河相望。由於波他欖寺與王宮極為接近,因此其地位被提升至皇家寺院。1782年,拉瑪一世將首都從吞武里遷至河的對岸,並在波他欖寺旁建造大皇宮。1788年,拉瑪一世下改建已破舊不堪的波他欖寺。

當時,波他欖寺地板顛簸且滿地泥濘,因此還先進行了排水和地平工程。在修建期間,拉瑪一世也將位於阿瑜陀耶、素可泰,以及其他地方廢棄寺廟中的佛像移置波他欖寺[1]。這批藏品包含了阿瑜陀耶帕席桑碧寺的大量佛教圖畫,帕席桑碧寺於1767年遭到緬甸摧毀[2]。重建工程費時七年。1801年,也就是工程開始後的第12年,波他欖寺及其附近的寺廟群更名為帕徹獨彭寺(Phra Chetuphon Vimolmangklavas),其意參考自「祇園精舍」,而該寺也成為拉瑪一世的主要祭廟。

在接下來的260年,佛寺仍持續的修建,特別是在拉瑪三世統治期間(1824年-1851年)。1832年,拉瑪三世開始修葺並擴建該寺院,工程耗時長達16年又7個月。此時該寺院的面積已廣達22公畝,現存的大多建築皆是在此時建造或改建,包含著名的臥佛殿。拉瑪三世也將當時的知識及圖像繪製或銘記於牆上,並將該寺院開放給公眾作為教育中心。2007年2月21日,臥佛寺大理石碑及圖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錄入世界記憶計劃,以保護珍貴的歷史記憶財產[3][4]。臥佛寺被視為泰國的第一座大學,及傳統泰式按摩的發源地。在19世紀中葉西方醫學傳入之前,臥佛寺也是醫學教育的中心。至今寺內仍有一家1957年開設的私立學校仍在教授傳統泰醫學。

拉瑪四世統治期間,該寺又被改稱為帕徹獨彭皇家大寺院(Wat Phra Chetuphon Vimolmangklararm)。除了增建第四座泰王寶塔之外,該寺再也沒有顯著的變化,僅有維修工作持續進行[5]


參考文獻

  1. Wat Pho: The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Renown Travel. 
  2. Beek, Steve Van; Luca Invernizzi. The arts of Thailand. 2001: 26. 
  3. Global Recognition of Wat Pho in Thailand as a "Memory of the World". Thailand's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April 2008). 
  4. Introduction. Jarukwatpho.com. 
  5. Wat Pho, Sanam Chai Road, Bangkok, Thailand. Thailand De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