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蘭登堡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圖片來自ivyleetravel.com

布蘭登堡門(德語:Brandenburger Tor)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它是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的國家象徵標誌,見證了柏林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

歷史發展

自15世紀起,柏林勃蘭登堡選侯國的首府,在1701年,腓特烈一世統一了勃蘭登堡選侯國普魯士公國,加冕為普魯士王國的第一位國王,並且將柏林作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腓特烈一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為了加強普魯士王國的軍事力量,1734年起為首都柏林建造城牆,1735年在柏林城的西面豎立起了一座城門,城門外的道路通往哈弗爾河畔勃蘭登堡,因此而得名「勃蘭登堡門」。哈弗爾河畔的勃蘭登堡如今只是德國勃蘭登堡州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卻曾是勃蘭登堡王國普魯士王國的發源地。1735年建造的勃蘭登堡門只是一座用兩根巨大石柱支撐起來的簡陋石門,設計者是菲利普•格拉赫。

腓特烈二世繼承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統治,大規模發展普魯士的軍事力量和擴張領土,並且贏得了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這一場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戰爭曠日持久,最後以英國和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普魯士從此崛起,成為英、法、奧、俄外的又一歐洲列強。腓特烈二世不僅贏得了「腓特烈大帝」和「軍事天才」的稱號,也在他1786年去世後為繼任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留下了一個穩定的普魯士。腓特烈•威廉二世繼任後,即刻開始擴建柏林城牆,也在1786年至1802年擴建工程的期間,為了紀念這場使得普魯士崛起的七年戰爭的勝利和他剛剛過世的叔叔,腓特烈•威廉二世於1788年下令重新建造勃蘭登堡門,工程歷經了三年的期間,在1791年竣工。莊嚴肅穆、巍峨壯麗的勃蘭登堡門充分顯示了當時處於鼎盛時期的普魯士王國國都的威嚴。

第二次世界大戰,城門被毀

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德國納粹衝鋒隊的遊行隊伍從勃蘭登堡門通過,慶祝希特勒上台掌權,開始了納粹的統治。

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的關頭,勃蘭登堡門在柏林戰役中遭到嚴重損壞,它周圍的建築都被炸毀。蘇聯紅軍穿過勃蘭登堡門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德國國會大廈,宣告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滅亡。當蘇聯士兵在勃蘭登堡門勝利女神像上撐起紅色旗幟的時候,德國士兵用大炮轟擊,勝利女神雕像受到嚴重損毀,僅剩下一隻馬頭,如今保存在柏林市麥克舍博物館的展覽廳內[1]。現今勃蘭登堡門上的雕像是二戰後重新鑄造的。

在布蘭登堡門的城門外,有幾個牌子寫著它在
歷史上佔著多麼大的重要性。
圖片來自symhanzi.pixnet.net

德國統一,柏林城門重開

1989年是柏林牆建造後的第28年,在東德和平轉變的框架下,11月9日柏林牆倒塌。12月22日,在超過十萬人的歡呼聲中,時任西德總理的赫爾穆特•科爾由西往東走過勃蘭登堡門,東德的最後一任總理漢斯•莫德羅在門的另一端迎接科爾,標誌着勃蘭登堡門再次開放[2][3]。隨後隔離區被完全拆除,德國人民在勃蘭登堡門前的柏林牆上跳舞慶祝。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完成了德國的統一

重新開放後的勃蘭登堡門於1991年整修完畢,鐵十字勳章和鷹鷲也回到了勝利女神雕像上。考慮到勃蘭登堡門的砂岩構造長年缺乏保養和受到環境損壞,其後它又經歷了長達22個月的修繕,2002年10月3日重新亮相,該日是德國統一12周年紀念日。

地理位置

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東側是巴黎廣場(德語:Pariser Platz)和菩提樹下大街(德語:Unter den Linden)的盡頭,西側是三月十八日廣場(德語:Platz des 18. März)和六月十七大街(德語: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點。

勃蘭登堡門東側的巴黎廣場,以紀念1814年普魯士軍隊在解放戰爭中占領巴黎而命名。菩提樹下大街從勃蘭登堡門向東橫穿柏林市中心,一直通往柏林博物館島柏林電視塔,是歐洲最華麗的大街之一。

勃蘭登堡門西側的三月十八日廣場,以紀念1848年3月18日的德國三月革命和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國的第一次人民議會自由選舉而命名。六月十七日大街,則是為了紀念1953年6月17日發生在民主德國的人民起義,它從勃蘭登堡門起向西經過柏林勝利紀念柱,穿過柏林城區最大的公園蒂爾加滕柏林工業大學

勃蘭登堡門東側是柏林老城,西側則通往城外,因此東側為門內,西側為門外。

建築特色

勃蘭登堡門高26米,寬為65.5米,深度11米,採用砂岩建成仿希臘雅典「衛城 Acropolis of Athens」大門口設計,是新古典主義設計藝術表現。以雅典衛城的城門作為藍本,設計者是普魯士建築師朗漢斯[4]。 勃蘭登堡門由每一根直徑為 1.75 公尺,且柱頭為多立克式支撐。 着平頂,東西兩側各有6根,依照愛奧尼柱式雕刻,前後立柱之間為牆,將門樓分隔成5個大門,正中間的通道略寬,是為王室成員通行設計的,直至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員和國王邀請的客人才被允許從勃蘭登堡門正中間的通道出入。大門內側牆面用浮雕刻畫了羅馬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女神、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米諾娃

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尼刻,羅馬神話中的維多利亞)銅製雕塑,左手拉著控制四匹戰馬韁繩,右手握著一個權杖,上方有一個橡樹花環,中間有枚鐵十字勳章,上方則有一隻頭戴普魯士皇冠,並且準備展翅高飛的鷹鷲,而且留意這勝利女神面向的方向,是朝著東邊柏林市中心,像徵戰爭勝利凱旋而歸。。

而這個站在橡樹花圈,裡面的鐵十字勳章一開始是不存在,而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在西元 1806 年間,普魯士加入第四次反法同盟,遭受到拿破崙擊潰,當拿破崙長驅直入佔領柏林時,將這像徵普魯士光榮的勝利女神帶走作為戰利品帶回巴黎。

駕著四匹駿馬在古代戰車上,威風凜凜的勝利
女神(Quadriga)雕像;
圖片來自blog.xuite.net

西元 1814 年,普魯士第六次加入反法同盟,這次普魯士佔領巴黎,拿破崙投降,並且將這勝利女神歸還給德國,爾後這位勝利女神又被稱作「歸來的馬車」,同時再橡樹環中間,添加上這枚象徵權利的「鐵十字勳章」,而這枚勳章,也同是德國國防軍的標誌符號

重建及規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柏林遭受到大面積的破壞,而勃蘭登堡門周圍的建築均被炸毀。戰後柏林分裂,東西柏林由於屬於分屬不同的政府管理,按照不同的城市,建設規劃進行了重建,而勃蘭登堡門地處東西柏林的交界處,所以兩側的新建築風格迥然不同。柏林牆建造以後,勃蘭登堡門雖屬於柏林市的市中心區,但被隔絕在柏林牆的隔離區內,兩側的廣場因此淪為一片荒地。柏林牆被拆除後,勃蘭登堡門因為其特殊的象徵意義,一躍從柏林分裂的標誌成為了城市統一的象徵,從而成為城市建設的中心和重點[5]

在修復的過程中,雲集了世界上著名的建築師,廣場周圍的重建建築也遵守了嚴格的城市建設規定: 新建築的形狀、大小與風格必須同以前的廣場風格相一致,現代建築與傳統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6]。緊貼勃蘭登堡門左右兩側的李伯曼大樓(Haus Liebermann)和桑摩大樓(Haus Sommer)得以重建,新建築繼承了原建築的風格,但又比原建築略高,以便拉近同勃蘭登堡門的距離,從而更加烘托出了勃蘭登堡門和巴黎廣場的建築結構。勃蘭登堡門東南方是柏林最豪華的飯店阿德隆飯店(Hotel Adlon),它重建後一部分為歷史風格,一部分則為現代建築風格。法國大使館英國大使館British Embassy, Berlin美國大使館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Berlin和藝術學院等也紛紛搬回了它們在巴黎廣場的原址,都是按二戰前的圖紙布局重建的。

勃蘭登堡門西側建築以柏林蒂爾加滕公園為代表的大規模城市綠化帶,是普魯士皇家園林總監林奈先前對柏林城市綠化所作出的出色規劃,再加上勃蘭登堡門右側華麗的菩提樹下大街,由此構成了柏林的「東西軸線」,軸線從勃蘭登堡門下經過,串聯起了柏林東部政府區與西部商業和園林區。

從20世紀90年代,柏林市政府曾經討論過,勃蘭登堡門是否同意汽車通行,而反對者認為汽車廢氣將導致砂岩構造的勃蘭登堡門造成損壞,並且汽車通行將會破壞勃蘭登堡門前巴黎廣場上的安靜敮秩序。如今勃蘭登堡門依然不允許機動車通行。勃蘭登堡門周邊地下則有柏林城鐵S-Bahn)和柏林地鐵(U-Bahn)通過。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
圖片來自miilook.com

柏林熱門景點

參考來源

  1. 《柏林戰役的血腥記錄》
  2. 凱•迪珂曼、拉爾夫•格爾克•駱約特: 我的目標是德國統一——科爾自述.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9.
  3. Helmut Kohl: Ich wollte Deutschlands Einheit. Bearbeitet von Kai Diekmann und Ralf Georg Reuth. Ullstein, Berlin 1998, ISBN 3-548-33241-2.
  4. 朗漢斯(Carl Gotthard Langhans,1732年12月15日—1808年10月1日),普魯士建築師
  5. 榮格•雷亞: 沒有柏林牆的十五年[失效連結].
  6. 柏林官方中文網: 柏林360度全景畫冊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