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黎廣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是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一個廣場,位於勃蘭登堡門內,菩提樹下大街的西端,西面勃蘭登堡門外是Tiergarten[1]

它得名於法國首都巴黎,以紀念1814年反法同盟占領巴黎,是該市的主要焦點之一。

中文名:巴黎廣場

外文名:Pariser Platz

地 址:勃蘭登堡門內

國 家:德國

簡介

巴黎廣場連接着勃蘭登堡門和富麗堂皇的菩提樹下大街。以前這裡曾是一個練兵場,威廉一世在這個菩提樹下大街的盡端建造了這個四方廣場。之後,廣場由各式城市別墅、大使館和豪華的阿德龍飯店所環繞起來。

歷史

巴黎廣場的建立

新古典主義的勃蘭登堡門由Carl Gotthard Langhans完成於1790年代初。1814年以前,這個廣場簡稱為廣場(Viereck)。1814年3月,普魯士和盟國的軍隊在擊敗拿破崙後占領巴黎,為慶祝這一勝利,而將此處更名為巴黎廣場。在18世紀,勃蘭登堡門是柏林西城牆上的主要城門,而巴黎廣場是該市的中軸線菩提樹下大街的西端,從霍亨索倫王朝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所有政權都在此舉行凱旋的軍隊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巴黎廣場是柏林最宏偉的廣場,周邊是美國和法國大使館,最好的旅館(阿德隆大酒店)、藝術學院,以及一些公寓和寫字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由於空襲和炮擊,整個巴黎廣場及其周圍建築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廣場周邊的所有建築都變為瓦礫堆。巴黎廣場的廢墟上唯一殘存的建築物就是勃蘭登堡門,被東柏林和西柏林政府所修復。戰後,由於柏林牆的修建,這個廣場完全荒廢,成為分割城市的死亡地帶的一部分。

戰後重建

1990年,柏林重新統一後,達成廣泛的共識,認為巴黎廣場應該重新成為精美的城市空間。大使館要遷回,旅館和藝術館要恢復,要鼓勵有聲望的商號在廣場周圍興建。在修復過程中,這裡雲集了世界著名的建築師。在勃蘭登堡門的左右兩側的Liebermann和Sommer兩座建築是現今新建的一對雙胞胎建築。其建築風格仿照了歷史上著名建築家Stüler的建築風格。德累斯頓銀行大樓的建造,避開了傳統的建築裝飾,同時又延續了巴黎廣場傳統的建築風格。

根據重建規則,屋檐高度必須達到22米,建築物必須以適當的終點伸向天空,要儘可能廣泛地使用石頭包層。不過,對於這些規定的解釋也很寬泛。

巴黎廣場上的建築

以下是巴黎廣場上的建築列表,從勃蘭登堡門按照順時針順序:

勃蘭登堡門 Haus Sommer, Commerzbank使用 美國大使館 Palais Wrangel, DZ Bank使用 柏林藝術學院 阿德隆大酒店 法國大使館 Eugen-Gutmann-Haus,德累斯頓銀行使用 Palais am Pariser Platz Haus Liebermann 肯尼迪博物館 新的英國大使館毗鄰 Hotel Adlon,但不是直接面臨巴黎廣場。

聯邦總理府是新建政府區最醒目的建築之一。這座白色大廈是"聯邦紐帶"的一部分。"聯邦紐帶"將新建建築連在一起,同歷史建築國會大廈遙相呼應。

1991年6月20日,重新統一的德國再次選擇柏林做為首都。之後,舉行了在施普雷河灣政府建築造型設計的投標活動。柏林建築師Axel Schultes和Charlotte Frank以他們的"聯邦紐帶"設計中標。"聯邦紐帶"橫跨施普雷河,將東西柏林連在了一起。作為"聯邦紐帶"組成部分之一的聯邦總理府由中間的九層主樓及較低向兩側延深的兩翼組成。建築上部18米高的半圓形是主樓的標誌。

聯邦總理府的玻璃外牆使建築透明、寬闊,12米高的石柱使玻璃外牆結構清晰,並產生了內外響應的透視效果。

聯邦總理府兩翼為辦公區,主樓入口大廳寬闊宏大,用於接待貴賓。透過總理會見層的透明玻璃或站在陽台上,可以望到蒂爾加藤公園美麗的景色。用於接待國賓的貴賓接待庭院內,裝飾有西班牙藝術家Eduardo Chillida的巨型鐵質雕塑"柏林"。

視頻

柏林巴黎廣場隨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