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浪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浪魚
ba lang yu

中文學名:巴浪魚

目:鱸形目

科:鰺科

屬:圓鰺屬

巴浪魚,學名藍圓鰺,別名又名刺巴魚、棍子魚、池魚、黃占、池仔。鱸形目鰺科圓鰺屬的1種。[1]

形態特徵

​體紡錘形,稍側扁。脂眼瞼發達,前後均達眼中部,僅瞳孔中央露出一長縫。上頜後端較鈍圓。上下頜有一列細牙;犁骨牙群呈箭頭形;齶骨和舌面中央有一細長牙帶。體被小圓鱗。側線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10~14鰭條之下方,側線直線部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上具棱鱗,最高棱鱗大於眼徑的 1/2。第二背鰭和臀鰭的後方各有一小鰭。胸鰭長與頭長之比隨魚體的大小而異。背鰭前部上頂有一白斑。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分布於中國海南省到日本南部;在東海主要分布於中國福建沿岸。南海密集區在中國台灣淺灘南部、粵東碣石灣外近海、珠江口、海陵島及海南省東北部近海。

生命周期短,最大為6齡。生長快,1齡就能產卵。自12月至翌年4月分群產卵。夏季在沿岸廣泛出現幼魚密集區。產卵後的群體和幼魚分散到近海較深處,部分能到外海。為南海經濟魚類之一。

生活習性

巴浪魚為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具洄游習性,喜結群。以橈足因、介形類、螢蝦、鱗蝦、七星魚等為食。 聚類分析的結果表明,巴浪魚叉長200mm是其攝食取向的拐點,小於這個叉長的巴浪魚以浮游甲殼類為主,大於這個叉長的以捕食小型魚類為主,隨着叉長的增大巴浪魚更多的以游泳動物為食。根據巴浪魚攝食餌料的類群變化,東海巴浪魚的營養級為3.55,屬於浮遊動物和游泳動物混合食性的肉食性魚類。 巴浪魚的攝食種類有80餘種,浮游甲殼類(主要包括浮游甲殼類幼體、磷蝦和橈足類等)和小型魚類為其主要食物類群。若按相對重要性指數百分比(IRI%)排序,優勢餌料種類最高的是七星底燈魚(IRI%為40.44%),其次是口蝦蛄Alima幼體(IRI%為14.24%)、太平洋磷蝦(IRI%為11.26%)等。統計分析檢驗表明,巴浪魚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飽滿係數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叉長變化(P<0.01),攝食強度春季最高,秋季和夏季相對較高,而冬季最低;叉長50~99mm和200~299mm的巴浪魚的攝食強度較高,其餘叉長的強度相對較低。 食物組成也隨季節和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春季主要以七星底燈魚和口蝦蛄Alima幼體為食,夏季主要以甲殼類幼體為食,秋季主要以七星底燈魚和太平洋磷蝦為主食,冬季食物匱乏,小型橈足類麗隆劍水蚤和糠蝦類占其食物組成的很大比例。

視頻

香酥巴浪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