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勒斯坦希伯倫和哈里爾老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鳳凰網 的圖片

巴勒斯坦希伯倫和哈里爾老城希伯侖是巴勒斯坦西岸地區的一個城市,也是猶太教中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城。希伯侖老城的特點是狹窄曲折的街道、平頂的石頭房屋和古老的集市。希伯侖最著名的歷史遺蹟是麥比拉洞,由於與亞伯拉罕有關,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將其視為聖地。老城中的片區按種族、宗教、職業區分,建築中的房間呈樹形排列。

希伯倫哈利勒老城(Hebron/Al-KhalilOld Town),是巴勒斯坦西岸地區的一個城市,也是猶太教中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城,位於耶路撒冷以南30公里,海拔高度為930米。希伯侖哈利勒老城的特點是狹窄曲折的街道、平頂的石頭房屋和古老的集市。

2017年7月7日—9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辦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會議審議批准巴勒斯坦申報的「Hebron/Al-Khalil Old Town」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新聞報道譯為:希伯倫/Al-Khalil老城,這裡譯為:希伯倫哈利勒老城。其中Hebron為希伯來語,譯為希伯倫;Al-Khalil為阿拉伯語,譯為哈利勒。

遺產描述

希伯侖最著名的歷史遺蹟是麥比拉洞(Cave of Machpelah),又名列祖之洞(Cave of the Patriarchs),穆斯林稱之為易卜拉欣清真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將其視為聖地。這是一系列地下室,位於希伯侖舊城中心。聖經和古蘭經都提到,該洞及周圍是亞伯拉罕所購買的一塊墓地。老城中的片區按種族、宗教、職業區分,建築中的房間呈樹形排列。無論建築風格還是室內裝飾都獨具風格。1967年六日戰爭以後,在同年7月12日,以色列宣布,出於和平原因,以色列對於征服的領土應該一無所取,但是希伯侖例外,那裡的猶太人比耶路撒冷還多。

201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vi),希伯倫哈利勒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1]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社會評價

在1250年至1517年的馬穆魯克(Mamluk)時期,使用當地石灰石建造了希伯倫/哈利勒老城的建築。該城的利益中心是易卜拉欣清真寺遺址/先祖墳墓,在公元1世紀為保護先祖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及其家人的墳墓而建造的建築群[2]。這裡成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朝聖地。該城位於巴勒斯坦南部、西奈、約旦東部和阿拉伯半島北部商隊貿易路線的十字路口。雖然後來的奧斯曼帝國時期(1517-1917)預示着該城將擴展到城市周邊地區,修建了許多建築,特別是提高房屋的屋頂水平,以提供更多的上層建築,但人們認為,該城的馬穆魯克形態仍然保持着它基於種族、宗教或職業的片區等級區分,以及按照樹形系統組織的房間群。

知識鏈接

1947年分治前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為2.7萬平方公里。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國,但其疆界尚未確定。位於亞洲西北部。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南端的一角臨亞喀巴灣,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198公里。西部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較平坦,東部為約旦河谷地、死海窪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薩馬里山和朱迪山貫穿中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為全國最高峰。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南北雨量懸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僅50毫米左右。

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和耶路撒冷,講阿拉伯語,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