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巨業交通沙鹿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巨業交通沙鹿站
圖片來自foursquare

巨業交通沙鹿站位於台中市沙鹿區,曾經是巨業交通總公司的所在地。[1]

沙鹿區

沙鹿區Template:Lang-nan-tw[2]拍瀑拉語Salack),舊稱「沙轆」,前身「沙鹿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介於臺中市區與臺中港之間、鄰近中部科學園區,是臺中國際機場所在地。區內人口約有433) / 10000 round 1 萬人,是臺中市海線地區的人口第一大城市,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風強、雨量少。重要特產為甘藷豬肉副食產品。

歷史

沙鹿,原稱「沙轆」,為中臺灣濱海漁村地區,原有拍瀑拉族百戶聚居,稱「沙轆社」(SalakSalack,或作柵落社徙落社,後改遷善社)的故鄉 -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又稱「社口番地」,或言由於此地風沙特多之因。明鄭時期,沙轆社屬於大肚王國臺灣清治時期雍正9年(1731年)劃大甲溪以北至雞籠淡水廳轄區,清乾隆初年,並將廳治設沙轆,改稱「沙轆新庄」,後續閩南客家吳姓移民入墾沙轆為處理開墾戶的事情而建的寮舍稱「公館」,另有同安蔡姓安溪王姓南安李姓晉江蕭姓等家族,陸續至本地拓墾;道光年間,設有塘兵房三間,駐防守兵力十五名以上,加入晉江顏姓家族、安溪白姓家族,不斷拓墾,在嘉慶年間「沙轆」已發展為南北交通必經之地。

臺灣日治之初分屬於臺中縣梧棲港辨務署第三、五、六區,隔年改制為臺中辨務署塗葛堀支署沙轆街、鴨母寮、北勢頭區。190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廢縣置廳,分屬為臺中廳牛罵頭塗葛堀支廳沙轆庄,後改為單一轄區臺中廳沙轆支廳沙轆區。大正9年(1920年)實施五州制,始改「沙轆」為「沙鹿」(臺中州大甲郡沙鹿庄)沿用至今,但臺灣話發音,仍使用舊名(轆讀為「lak」、鹿為「lo̍k」,有區別)。1938年升為沙鹿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將臺灣行政區劃的街、庄分別改制為,沙鹿街改為沙鹿鎮。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臺中縣沙鹿鎮配合縣市合併,改制為臺中市「沙鹿區」[3]

地理

地形

沙鹿區位於臺中市西部,大肚臺地西翼,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中部,東與西屯區大雅區相接,西連梧棲區,南與龍井區為界,北與清水區為鄰。行政區域東西寬約4.9公里,南北長約8.2公里,全區面積40.4604平方公里。

沙鹿區地形主體由大肚臺地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所組成地區,東部為臺地地形,為沙鹿區地形的主體,係大肚山臺地之中部。臺地斷層以西,為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之一部,呈東西窄短,南北狹長形。地勢平坦,為沙鹿區精華地帶,也為市街區所在。

水文

沙鹿區的天然溪流有橋頭寮溪、鹿寮南溪、鹿寮北溪、竹林南溪、竹林北溪、北勢溪、南勢溪、鷺山坑溪以及風騷溝等,大多皆源自大肚臺地之上的西勢里、犁分里等地(僅風騷溝源自沙鹿區第三公墓南側),由於沙鹿區的年降水量較少,境內除了竹林南溪、竹林北溪、北勢溪、南勢溪的中下游常年有水以外,其餘溪流之溪谷經常呈現乾涸見底的狀態,僅在雨季時提供地面逕流排水。

沙鹿區的人工灌渠主要為引進大甲溪水的五福圳,沿著縱貫鐵路海岸線南流,灌溉鹿峰里與鹿寮里等二里的水田;其次則是聚集風騷溝、北勢溪與南勢溪餘水的三條圳,用以灌溉鐵路以西的地區。

氣候

沙鹿區的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其氣溫夏熱長、冬溫暖,且僅春、夏、秋三季,無冬季,各月均溫皆在攝氏14度以上,在4月至9月之間的平均氣溫則高於攝氏20度,而6月至9月時的平均氣溫高於攝氏25度。最熱月份為7月,月均溫約在攝氏27.3至29.2度之間;最冷月份為1月,月均溫約在攝氏14.4至15.7度之間。

沙鹿區的乾溼季分明,10月至4月為乾季,5月至9月則為溼季,整體呈現夏雨冬乾的現象,其中6月和8月受到夏季對流旺盛、梅雨鋒面與颱風的影響,係全年降雨量的兩個巔峰期。境內以大肚山為界,西側的北勢坑年平均雨量為1,215.3毫米,東側的公館則為1,307.1毫米,故沙鹿區境內的降雨量分布有由西向東遞增之勢。

服務路線

台中市公車

路線編碼 營運區間 備註
180 沙鹿-彰化
305 大甲-鹿寮-臺中車站-鹿寮-大甲 單循環路線
行駛於公車專用道
306 清水-梧棲-臺中車站-梧棲-清水 單循環路線
行駛於公車專用道
353 巨業沙鹿站-天母櫻城
677 沙鹿-茄投尾-沙鹿
(沙鹿龍井環線)
右環線先抵達「第一銀行(沙鹿分行)」
左環線先抵達「沙鹿市場」

參考文獻

  1. 巨業場站據點
  2.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21-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Chinese (Taiwan)). 
  3. 認識沙鹿-歷史沿革.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2017-10-31 [2021-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Chinese (Taiwan)).